《從黃岡中學走向北大》
作者:佚名
第1節:幫助孩子制訂複習計劃
高中畢業班的老師講課速度很快,留的作業很多。有不少考生在複習功課時缺乏計劃性,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一會兒做數學題,一會兒背英語,忙忙亂亂,哪一科也沒學好。因此,要想事半功倍,考生應該制訂一個適合自己水平和進度的複習計劃。家長則可以在一旁給予相應的提示和建議。
第一,一個相對完善的時間表,既要涵蓋每月的整體安排,又要包括每月以及每天、每時的細節規劃。
第二,複習計劃要留有餘地,不要“滿打滿算”。比如,晚上7點開始複習數學,8點開始複習英語,這樣安排就太緊了,當中應該有一個緩衝。比如,7點到8點是數學時間,8點15分以後留給英語。這樣,數學複習完後喝口水,稍作休息,不要“連軸轉”。而且,留有餘地也可以確保上一段計劃的完成,還是以7點到8點複習數學為例,萬一時間到了,卻還差一道題沒做完怎麼辦?留有15分鐘的餘地,孩子就可以具體問題具體解決,而不致產生浮躁的情緒。
第三,教孩子在執行計劃時學會放棄。有的學生死心眼兒,比如複習數學時遇到兩道難題,卡了一個小時也沒有思路,卻非要做出來不可,一晚上的時間都搭上去了。結果,這兩道題沒有眉目,其他的科目也耽誤了。孩子的情緒也難免受到影響。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就需要告訴他,把這兩道題放一放,先完成其他科目的計劃,最後如果還有剩餘時間,再回過頭來處理先前的“遺留問題”,如果沒有時間就放在明天或後天再做。
第四,複習計劃要兼顧全面。有的考生對喜歡的科目就先複習,不喜歡的科目放在後頭;有的考生把自己的強項放在前面複習,弱項的複習受到影響,導致強項越來越強,弱項始終沒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其實,每個考生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正確的做法是優勢要強化,劣勢也要彌補。
家長還應該對孩子強調,執行計劃貴在堅持,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的考生計劃制訂得頭頭是道,但是隻能執行兩三天,一遇到困難就放棄了,還像過去一樣,放學回家後想做什麼做什麼,喜歡做什麼做什麼,原先的計劃形同虛設。
第2節:跟著老師步子走
高三的老師都是很敬業的,他們和學生一樣,對高考都非常重視。但是有些學生對老師的部署不理解,複習時自作主張另搞一套計劃,家長也贊同。其實,老師們整天研究討論的內容就是高考考什麼、不考什麼、怎麼考,也最瞭解自己學生的情況,所以他們的教學計劃具有很明確的針對性。緊跟老師,就基本上能掌握高考所要求的知識和能力,避免走彎路。
對老師的引導有牴觸情緒的考生,家長要懂得引導。當然,跟著老師的步子走不是說亦步亦趨,也要結合自己的學習水平、掌握程度。
有的家長卻很贊同孩子另搞一套學習計劃,甚至還添油加醋:“你們老師不行,還是咱們自己來吧。爸爸給你請個家教。”我們不是一概地反對家教。不過試想,如果家教是一個大學生,或是一個其他年級的任課老師,他徹底掌握高三的教學要求需要下多大功夫?他有那個時間和精力嗎?
有的家長喜歡道聽途說,盲目購買一些教輔材料作為孩子的複習指導,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往往讓孩子既耗費了時間,又收效甚微,最後在考試時吃了大虧。
還有些家長出於好心,到處為孩子蒐集解題“技巧”,卻忽略了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如果掌握好、能“吃透”,恰恰才是最快捷的成功途徑。其他學生或老師有好的經驗,應該學習,但不能機械地搬用。家長給孩子找回來一大堆材料,孩子感覺有壓力,做也做不盡,看也看不完,心裡肯定急躁。將主要精力放在這裡,老師佈置的作業就可能做不完或根本沒時間做,進而影響對老師下一步講課的理解,形成惡性迴圈。
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甚至指責任課老師。孩子某門課沒考好,有些家長不從孩子自身的學習方法和態度上去找原因,而是一味指責:“你們的物理老師就是不行!你看XX學校XX老師,人家的物理教得多好,人家的學生考得多好!”當著孩子的面指責任課老師,會降低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影響孩子在聽這位老師講課時的精神集中程度。面對孩子不理想的考試成績,最好的處理方法是家長和任課老師多溝通,把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和對這門課的態度跟老師交換意見,獲得老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