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⒍��桑�扔形航�攀�鈉�瘢�鍾辛���傻拇什傘�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五言律詩

杜審言

獨有宦遊人,

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

晴光轉綠萍。

忽聞歌古調,

歸思欲沾巾。

【註解】:

1。和:指用詩應答。

2。晉陵:現江蘇省常州市。

3。物候:景物,風物。因自然景物隨節候而變化,故稱物候。

4。曙:太陽初升。

5。淑氣:春天和暖的氣息。

6。古調:指陸丞寫的詩,即題目中的《早春遊望》。

7。歸思(si4):回返故鄉的思緒。

【賞析】:

這是一首酬唱詩。杜審言的這首和詩生動細緻地描繪了江南新春景物,抒寫了他作為宦遊人的微妙感受。詩人寫自己宦遊他鄉,春光滿地不能歸省的傷情。詩一開頭就發出感慨,說明離鄉宦遊,對異土之“物候”才有“驚新”之意。中間二聯具體寫“驚新”,對江南的早春風光描繪得生動細膩;猶如一幅美麗的圖畫。詩採用擬人手法,寫江南早春,歷歷如畫。對仗工整,結構細密,字字錘鍊。

杜審言

(約648前…708),字必簡,鞏縣(今河南鞏縣)人,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進士。是杜甫的祖父。有《杜審言集》。他詩多是應制、酬和、寫景之作。他的詩“齊整平密”。

雜詩

五言律詩

沈'亻全'期

聞道黃龍戍,

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裡月,

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

良人昨夜情。

誰能將旗鼓,

一為取龍城?

【註解】

1。黃龍戍:即黃龍城,古城名,十六國時前燕、後燕均曾在此建都。古址稱邊防地的城堡為戍。

2。聞道:聽說。

3。解兵:撤兵。

4。良人:古時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5。一為(wei4):一舉。

6。龍城:古匈奴祭天的地方,現在蒙古境內。這裡指敵人的首要地區。

【賞析】:

這首詩極寫閨中少婦與塞上徵人的兩地相憶。起句先說邊塞連年征戰船不歸休。接著寫一對情人各自東西,同披月光:閨中營中,清輝共照,柔情相憶,彼此黯然傷神。共同的願望是有個名將能一舉破敵,結束戰爭,使天下親人團聚。全詩抒發厭惡戰爭,渴望和平的心緒。用淺近自然的語言寫出戰爭帶給人們的痛苦;情調悽愴,但不消極。語淺意深,耐人尋味。全詩構思精巧,情深意長。

沈'亻全'期

(?…713),字雲卿,相州內黃(今河南省內黃縣)人。上元二年(675)中進士。他與宋之問並稱“沈宋”,是初唐最負盛名的宮廷詩人,以建立近體詩而聞名。沈'亻全'期的詩多應制之作,律體謹嚴精密。明人輯有《沈'亻全'期集》。

題大庾嶺北驛

五言律詩

宋之問

陽月南飛雁,

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

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

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處,

應見隴頭梅。

【註解】:

1。陽月:陰曆十月。

2。殊:還。

3。瘴(zhang4):舊指南方山林間溼熱致病之氣。

4。隴頭梅:其地氣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見梅,舊時紅白梅夾道,故有梅嶺之稱。隴頭,即為“嶺頭”。

【賞析】:

大庚嶺為五嶺之一,古人以此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飛至此不過嶺南之傳說。詩是作者流放欽州途經大庚嶺時所作。全詩寫貶謫嶺南的傷感,於旅途中抒發情懷。開頭以比興入手,寫望雁思鄉,由雁及人,人不如雁,兩相對照,再寫嶺南境惡,更襯懷鄉情切。最後兩句由寫景轉為抒情,暗祈能見到紅梅採寄親眷,以表衷情。詩旨在寫“愁”,卻未著“愁”字,情致悽婉,愁緒滿懷,以情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