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總之,家長要經常鼓勵孩子們想問題,多給孩子們設疑,激疑,孩子們的腦子就會越用越活,越用越聰明,思維的惰性就沒有了。

(3)糾錯法

所謂糾錯法,就是不怕犯錯誤,而要學會糾正錯誤,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促進智慧發展的一種方法:

人人都知道松下是白手起家的第一流電器製造商,是名人傳記中的人物。然而他幼年時,卻是做什麼都失敗,是一個成績很差的“劣等生”。但是,松下則認為,這段失敗的時代正是他養成敏銳思想的重要時期。他說:“向人學習和自己從失敗中學來的知識完全不同,同樣一件事,兩方面學習獲得的答案雖然相同,但在將來的運用價值,卻是自己的失敗經驗較為廣闊。”所以他特別強調孩童時期應多嘗試失敗。

經過自己糾錯而獲得的知識,比向旁人學來的知識印象更深刻。如果從沒有失敗,從不思考錯誤的原因,就會成為智力遲鈍和狹窄的人。

家長應該更多地引導孩子自己思索,自己尋找錯誤,自己糾正錯誤,只有這樣,孩子的智力提高才更快。家長可以偶爾故意在孩子面前犯犯錯誤,讓孩子糾正家長的錯誤,進而能促進孩子思維。

總之,無論糾正自己的錯誤,還是糾正別人的錯誤,都需要思維,都會促進思維。犯錯是成功之母,糾錯是成功之父。

(4)動手法

時下家長給孩子們買玩具往往陷入一個誤區:越高階越買,越自動化越買,結果是多花了錢,對孩子思維的訓練卻並無多大的幫助。因為越自動化孩子就越沒有機會動手,手懶、腦懶,最終思維退化。

回憶一下,我們小時候玩沙土堆城牆,自制小手槍多有意思,其吸引力就在於可以自己動手創造。有的家長曾經提出過這樣的主張:不給孩子買玩具而給孩子買工具,如小錘子、小鏟子、小鉗子,讓孩子拿著小工具自制玩具。這種做法不但訓練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同時訓練了孩子的思維力和創造力。自己製作就要設計,就要研究,這些都能極大地促進思維力的發展。

當然不是不能買玩具,買玩具的同時可以給孩子買點小工具,即使是買玩具也要挑能讓孩子參與的、能親自動手的,以促進孩子思維力的發展。

孩子動手製作對思維的刺激是很大的,俗話說,心靈手巧,思維與手的發展相輔相成。

人的思維最初就是在勞動中發展起來的,教育家說:“兒童的智慧就在他們的手指尖上。”家長要鼓勵並引導孩子參與制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動腦。

當然孩子在製作的過程中可能有時遇到一些困難,家長要給予具體幫助,但不能越俎代庖,最重要的是啟發孩子思維,鼓勵孩子自己解決。

不少孩子愛拆玩具,孩子趁大人不注意,三下兩下就把它拆了,結果是挨一頓打。其實拆玩具是被好奇心所驅使,有經驗的家長會主動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教孩子怎麼拆,然後學著再裝上。

指導孩子如何拆玩具,不僅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還能有效地訓練他們的頭腦。即使是破壞了玩具,但只要露出內部的構造,就能夠引起孩子的興趣,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同時也讓孩子看到內部構造,學到一些東西。若再以有組織的拆解法,教導孩子重新組合的技術,效果必定更佳。

玩具是成品,是事物的結論,拆開成品正如從結尾導至起點的效果一樣,其實孩子的數學題也往往是從結尾的問題想起。拆玩具可訓練孩子的分析、綜合能力。

(5)為難法

疑難問題最能鍛鍊人的思維。不但孩子學習時遇到了難題家長不要輕易替孩子解答,就是生活中的難題也要儘可能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並且,家長要有意識地給孩子出些難題讓孩子去思考。例如玻璃怎樣才能擦得又快又幹淨?廚房的油煙怎樣處理?水壺的水垢怎樣清除?以及自然科學中的一些問題,都可以讓孩子去解答。生活中處處有教材,只要家長多留意,很多事情都可以是發展孩子思維力的手段。

有一個家長帶孩子去看病人,看到病人家裡正點酒精燈,當把酒精燈的蓋一蓋上,火就滅了,孩子很奇怪。媽媽看到了,就問孩子:為什麼不用吹火就滅了?孩子思考了半天,沒想出來。媽媽啟發他:火怎樣才能點燃?有氧氣才能燃燒。孩子一下子明白了,蓋子把氧氣隔絕了,所以火滅了。像這樣的例子生活中有的是,家長要善於利用它們去發展孩子的思維力。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有用之人,就應在他孩童時代,提供給他或多或少的難題。讓他自己去解決。這對訓練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