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間知覺總是透過衡量時間的媒介來實現,媒介可能是自然界的週期現象,如四季的轉換、晝夜的交替等,也可能是機體的生理狀態如睡眠週期、月經週期等。

(3)感知

在實際認識過程中,感覺與知覺很難區分,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例如,顏色總是某種物件的顏色,聲音總是某種東西發出的,軟硬屬性也總是某種物件的,反過來某種物件也總是有顏色和硬度的。因此,人們把感覺與知覺合稱為感知。

觀察力就是在感知過程中形成的,脫離感知過程,也就沒有觀察力。如果一個人沒有任何感知能力,或有感知能力而未感知任何外部物件,他都不會有觀察力:

國外有人讓成人受試者呆在一個專門設計的特殊實驗室內,不讓他感知到任何一個外界物件。過了一段時間,受試者開始產生幻覺,隨後又出現了極度警戒狀態,並且伴隨有閉鎖恐懼症。再過一段時間,受試者對環境的興趣完全消失,開始轉向注意自身,產生忐忑不安情緒,喪失了觀察力。

第36節:觀察力與注意力

觀察力與注意力

注意力是觀察力的基礎,沒有注意力,就沒有觀察力。觀察力同注意力不可分割地聯絡在一起。成功者往往具有很好的注意力和觀察力,對人生和事業專注而執著。

注意力是有目的地將心理活動長時間地集中於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的能力,是對事物和現象的警覺、選擇能力,即指向和集中能力。觀察力是人在觀察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智力,觀察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有目的有注意的活動,是一種有計劃的意向活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觀察力也就是注意力的聚合。

控制和集中注意力,使其根據我們的需要而具有一定的指向性、集中性和穩定性,對於提高觀察的效果大有裨益。注意力的穩定和集中與思維的活躍程度成正比關係。思維越活躍,注意力就越集中,越穩定,觀察活動也更有效。

好的觀察力的表現

(1)指向明確,觀察全面

觀察力具有明確的指向性,這就使得各種觀察活動能遵循既定的目標向前發展,能自始至終。比如:明確觀察目的及物件……合理安排觀察順序……把觀察結果同研究的問題結合思考……考慮每個觀察步驟是否達到目的等等。

指向明確、計劃清晰,非常有利於在觀察時既見森林,又見樹木,而不是偏重於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而全面,正是觀察的基本原則: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古醫書上看到巴豆是瀉藥,於是在治病時總把巴豆當作瀉藥使用。可是,有一次他在治療的過程中,試著給腹瀉患者以少量巴豆,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結果:患者的腹瀉止住了。於是,李時珍對巴豆的藥性進行了全面的觀察,發現從總體上講,巴豆是一種瀉藥,但針對某些特殊的病症,卻又是一種止瀉藥。

具有好的觀察能力的人,觀察問題與李時珍一樣,比較全面。比如在觀察一個人的時候,不僅看到她高高的個子、優雅的神情舉止、溫柔的語調、整潔的外表,還格外注意到其光彩有神的大眼睛。

反之,觀察能力不好的人對於他們司空見慣的那些最一般也是最常見的東西往往都沒有明確的概念。比如有的人觀察室內的花草時,雖然能叫出花和葉,卻不能明確地指出莖和根;細看鳥的圖畫時,雖然能指出鳥有頭、喙、翅膀、尾巴、腿和爪,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說出頸和軀幹這兩個部分……

(2)觀察細緻,感受獨特

細緻,是觀察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影響觀察能力高低的基本因素。

觀察能力強的人往往能夠仔細地觀察每一個事物,哪怕再細微的變化,也逃不過他的眼睛:

20世紀初,奧地利青年氣象學家魏格納,在一次住院期間,偶然地對病房橫掛的世界地圖的奇異形狀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平常,這司空見慣的地圖形象,根本不會引起病人和工作人員絲毫的興趣。魏格納卻透過這平凡不為人所注意的地圖形象,仔細觀察且覺察到其中的奧妙:

地圖中大西洋兩岸的大陸的海岸線凹凸部分正好相反,愈看愈覺得圖中的整個歐洲、非洲、南北美洲東部,簡直像是一張完整的報紙被撕成的兩半……

恰恰是這一獨特感受,使得魏格納成為“大陸漂移”說的締造者。魏格納之所以能透過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提出新的科學猜想,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他具有較強的感受事物的能力,能從現在的地圖形象,由此及彼,認識到它是由遠古時期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