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第47節:告別成見法

駱賓王也是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是初唐四傑之一。但是駱賓王經歷坎坷,在武則天當政時,曾因上書建言而入獄。他曾經在獄中寫下了《在獄詠蟬》一詩,詩中的蟬聲是憂鬱、消沉的,實際上是他愁苦鬱悶心境的投射。與虞世南詩中的蟬聲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蟬聲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在不同的人聽來,便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要想知道蟬聲的真實狀態,必須破除自己心中情感的遮蔽,以理性的思考來加以判斷,才能對所觀察的事物形成客觀認識。

(26)去除“有色眼鏡”……告別成見法

《列子·說符》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鄉下老人不慎丟失了一把斧頭,怎麼找也找不到。他想,一定是被鄰居的兒子偷去了。為此他偷偷去察看那個孩子的神情、態度,果然發覺大有可疑:孩子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像是偷過斧頭的樣子。於是斷定:準是那孩子偷的,我早就料到他不懷好心。後來,老人去打柴,卻發現自己丟失的斧頭就在山谷,他這才想起打柴時忘了把它帶回家裡。回家後,他又留心觀察那孩子,果然,孩子的行動和語言不像偷過斧頭的樣子。於是老人又說:“是啊,小小的斧頭,哪家沒有?他決不會幹那種事的。”

最初,失斧者為什麼一口斷定“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像是偷過斧頭的樣子”呢?主要是因為他對鄰居孩子進行暗地觀察之前,就在頭腦中形成了不應有的看法。這種看法在頭腦中佔有主要地位,使失斧者的觀察力受到很大的影響,以致產生錯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對事物未進行觀察之前,不得在思想上產生先入之見,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觀察中的錯覺。這樣才有助於我們接受新資訊、研究新問題、認識新事物。

觀察者無論何時、何地和在任何情況下,觀察事物不能預先帶有成見。因為,凡是懷有預先成見的人遇事往往固執己見,其結果是符合自己“口味”的就吸收,反之就不吸收了。

(27)《醫林改錯》……摒棄偏見法

我國清代傑出的醫學家王清任,曾懷著強烈的求知慾,衝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冒著風險對人體進行了觀察。1797年,河北灤縣(今唐山一帶)流行小兒傳染病,死亡率極高,貧窮人家多用草蓆包著屍體埋在亂墳崗上。屍體每日被野狗扒出、撕吃、破腹露髒。王清任充分利用了這個機會,不畏艱苦,不避腥臭,一連10多天仔細觀察了100多個小兒屍體,獲得了對人體內臟的實際知識。此外,他又到刑場觀察屍體,還進行動物解剖。經過40多年的觀察研究,王清任寫成了《醫林改錯》一書,糾正了過去醫書上的許多錯誤。他還根據自己的觀察,明確指出人的靈機記性不在心而在腦等。

由此可見,觀察不能受偏見的影響,只有摒棄偏見,才能獲得準確的觀察。

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的自由落體實驗,用鐵的事實推翻了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可是由於當時的人們過分崇拜亞里士多德,對伽利略的勇敢挑戰帶有很大的偏見,即使有的人親眼看了伽利略的實驗,仍然對他的新結論表示懷疑。

觀察的主體是人,人的思想情感必然會影響觀察的物件、過程和結果。頭腦中固有的偏見,常常使人們侷限於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做出偏頗甚至錯誤的判斷。摒棄偏見,需要用謙虛、誠實的美德來淨化我們的雙眼和心靈,在觀察活動中保持客觀、清醒的態度,尊重事實,才能得到深入本質的認識。

(28)九方皋相馬……去粗取精法

《列子·說符》篇中講了一個伯樂推薦九方皋的故事:

有一次,秦穆公請伯樂推薦相馬的人才,伯樂極力推薦九方皋,說他的相馬水平不在自己之下。九方皋拜見秦穆公後,就開始奉命尋找千里馬。過了三個月,九方皋向秦穆公報告說:“千里馬已經找到了,在遙遠的沙丘地方。”秦穆公問道:“你找到的是一匹什麼樣的馬呢?”九方皋回答說:“是一匹黃色的母馬。”

秦穆公派使者去取千里馬,使者報告說九方皋相中的是一匹黑色的公馬。秦穆公聽了很不高興,馬上把伯樂召來,責備他說:“你推薦的九方皋根本不是相馬的高手,他連馬的顏色和公母都分不清,怎麼會找到千里馬呢?”伯樂聽了感慨地說:“真沒想到九方皋相馬達到了這樣專精的程度。他相馬的時候,已經經歷了一番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的觀察過程,他注意的是千里馬應該具備的那些條件,而沒有浪費自己的精力去注意馬的毛色、公母這樣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