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個人?”

“這是好事者隨口說說的,似乎指我們中八個,一位是現在守制中的汝陽王,次為現任左相李適之,其次是: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焦遂及老臣——當時在一起,只聚宴,大家都豪飲,這八人中,蘇晉於開元二十二年故世了,現存七人,以老臣年事最高。”賀知章謹慎地說。這是放縱的行為,他本人無妨,但對汝陽王和現任左相的李適之卻有妨礙,幸而喜悅中的皇帝不在意。

道士吳筠,藉此機會,鄭重地推薦李白,皇帝欣然命賀知章立刻起草詔書徵召。

李隆基同時又希望各人推薦才智賢俊之士入朝,他說明了不必經由考試而入仕,只要大家認為是人材,就可任用;他希望在自己為皇帝的第二個世代,能創造一個繁華的局面,以前三十年,撥亂反正,天下已大治,國家有足夠的財力,四方也有猛士守土,因此,他希望在文學藝術方面發展,使大唐王朝的精神生活有一番新氣象。

於是,老去的秘書監賀知章舉酒為皇帝壽,與宴的人也齊呼萬歲。

於是,著名的道士也是有名氣的詩人吳筠,朗誦了李白的一首新詩。

這是昇平時代的宮中樂事。

李白這個人,曾經到過長安,頻交王侯,但並未獲得當時的人推薦,雖然地在當時認識了朝中不少權貴,但是,權貴們不曾正式舉薦才氣縱橫、具有多方面長處的年輕的李白。

可是,一名道士,偶然於宮中提及,使李白的姓名在一日之間顯揚了。

李隆基在這一次宴會之後,才去看李白的詩,也從而欣賞了這一個人。

至於賀知章,把徵召李白的詔書草擬後,再正式轉交而發出去。

興慶宮中,如今充滿了音樂氣氛。自從《紫雲回》譜成之後,大唐天子和他的太真“妃”便熱衷於音樂。李隆基對此,原有相當造詣,楊玉環喜歡音樂,早期只是愛好而已,但在入居太真宮之後,閒著無事,便在音樂方面深入,她也能作譜了。

那一套天竺祀神的婆羅門大樂章,經過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融合中華古代的樂章,終於初步改編成功。這和原來的祀神樂有了許多不同,但這也和中華古典的雅樂異趣。大唐皇帝把它改成室內樂章,和《紫雲回》一樣,但新樂章是大部曲,共十八章,分為三大部,每部六曲,第一部分的樂章稱為散序六曲;第二部分稱中序六曲;第三部分稱為終序六曲。

第一部分是隻有樂奏而不配拍的,沒有拍,也就不能舞,第二部分入拍,舞蹈開始,那是以中華傳統的舞蹈為主體,初為慢舞,到了六曲的最後二曲才轉快,第三部分六曲,全為快舞了,樂部屬黃鐘商調,轉到最後入破為越調,但在收結時,又迴轉到正黃鐘宮,這部大麴的最後,以玉磐為主響,引一長聲作結。

從南北朝時代北朝的齊國、周國開始,都看重音樂,隋皇朝也一樣,隋文帝立國的第九年,以還沒有創立代表本朝的音樂而大為不滿,大唐開國,融合南北朝的文化,但李世民熱心地承繼隋煬帝楊廣的風格,為南方文化服務,在音樂上雖然有開創,但並未自成一個體系,李世民只是胡亂的吸收,以古典的雅樂定為廟堂之樂,取遙遠的羅馬帝國的軍中樂章,擴大而為破陣樂,定為軍中之樂,其餘胡樂與南朝樂章相雜,沒有自己的風格。現在,李隆基和楊玉環主持著,創立了一套綜合中外,而有自我中心的樂章。婆羅門樂章原是佛教的祀神樂,李隆基將之改為室內大部樂後,宗教意識上也來了一個轉變,李唐以道教為主體,他以道教代替了佛教,但仍保留一些佛教的東西在內,他求的是自我中心的綜合,而在第一部分散序,又加入了儒家的雅樂分子。

他暫時將之命名為《霓裳羽衣曲》。但並未將這部大麴交到太樂署去,他以為要成為一代樂章,必須有多次試演和修改。

李隆基和楊玉環著迷於此,楊玉環又潛心於學擊磬,李隆基則努力學吹笛,因為這兩種樂器在樂章中都有引領的作用,大樂章的最後一個長引聲,由玉磐先發的。

他們往來於興慶宮和大明宮,練樂教舞,還製作各種樂器,李隆基搜求到一塊勻稱的大玉,命樂器工匠日夜施工,為楊玉環製作了一具玉磐。

此外,在大明宮的梨園教坊和宮城外光化門北的外梨園,都有許多買來的少女在受歌舞訓練。這是一個浩大的訓練計劃,外梨園負責初步的訓練和教育,使受訓的人認識字,這一部分的女子,自八、九歲的女孩到十九歲的少女,以每隔二歲為一組,每組有一百四五十人,共六百人,至於舊人,在外梨園留著的還有二百餘人,那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