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經常同日本人交流,恐怕我和日本的淵源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吧。

我還記得小時侯,媽媽從東京迪斯尼樂園帶回了很多可愛的玩具,讓我覺得日本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我還經常見到媽媽用我聽不懂的語言同日本的朋友談笑風生,我羨慕得不得了,總想著什麼時候自己也能像媽媽一樣。如今這一切都實現了,甚至讓我獲得了更多。幾次的異國之旅讓我視野開闊,對自己的人生之路有了更準確的把握;大量接觸日本的文化尤其是年輕人的觀念,使我不會一味讀書而成為書呆子,生活充實而精彩。

······

我認為,孩子的教育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教育需要創造很多環境,讓孩子去體驗。

由於我女兒習慣了獨立,自己對自己負責,所以她高中畢業的時候,就決心到外地上大學。這個選擇也很好。我對女兒說,上大學到外地去,是離開家嘗試獨立的最好理由。

說心裡話,我原來真想不到我女兒能考上覆旦大學。我當時說,你去南京吧,南京師範大學可能比較適合你。我女兒特別喜歡復旦,後來就報了復旦大學。我們也同意她報。尊重孩子,讓孩子參與決定,這是我們的一個教育觀點。

2000年的某一天晚上,我正在看電視新聞,一位朋友打來電話,說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萊特來北京了,明天計劃參觀國貿的一家網咖,邀請女兒參加這次活動。

我當即把這個訊息告訴了女兒,不料,女兒不假思索地回答:

第16節:如何對待孩子的權利

“奧爾布萊特有什麼了不起?我不去!”

我有些不悅。心想:這是一次多麼難得的機會,怎麼能如此輕易放棄?但我意識到了,這是孩子的權利,應當尊重孩子的選擇。於是,我平淡地說:

“隨你便,這是你的權利,去不去答覆人家就行了。”

見我毫無強迫之意,又專心看電視,女兒又轉過頭來,探詢地問道:

“老爸,你說我去好還是不去好?後天我要考物理了。”

我很客觀地回答:

“奧爾布萊特的確沒什麼了不起,但畢竟是國際少有的女政治家,你與這樣的風雲人物接觸一下,增加一些閱歷比考物理重要。況且,頂多幾小時的事,也算休息,你不是很喜歡上網嗎?”

女兒似乎有所悟,點點頭說:

“5分鐘後我做決定!”

女兒趴在沙發上盤算了5分鐘,鄭重其事地宣佈了她去的決定。

第二天早晨,女兒穿一件黃色T恤和綠裙子,穿過美國保安人員的重重包圍,進入了國貿附近的那家網咖。當身穿大紅風衣的奧爾布萊特走近她時,她輕輕地與其打招呼和交談,事後,女兒慶幸自己來對了,說:

“我在日本時見過小淵惠三首相,這次又見到了美國國務卿,開開眼界比讀書重要。”

這件事讓我沉思良久。我想,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只有受到尊重的人,才能真正學會自尊,而只有自尊才能學會做人。孩子雖然年齡小經驗不足,但再小的孩子與大人都是平等的。成年人只有尊重兒童的權利,才能與其平等對話。從心理與教育的角度說,一個人只有在自尊自願的狀態下,才能釋放出自身的潛能,與那些正向的資訊對接,從而在參與中真正獲益。

父母尊重孩子的權利,孩子才會逐漸培養起珍惜自己權利的意識。

一年夏天,女兒學校的校長對我說,暑期有一個國際海洋夏令營,給我女兒一次參與的機會。校長如此關照,學生父母能不千恩萬謝嗎?事情就這麼定下來,雖然女兒知道後反應平淡。

不久,開始辦理夏令營手續。6天活動,交費1600元。在當時,我知道價格偏高,可還能去砍價嗎?只能乖乖如數交錢。

誰知,女兒參加夏令營的事前培訓之後,回家宣佈:

“這個夏令營是騙人的!6天改5天,又沒有多少海洋活動,我不去了!”

“錢都交了,怎麼能不去呢?”

“退錢唄,有什麼了不起的!”

女兒態度挺堅決。

這件事讓我有些犯愁。校長給的機會,怎麼好意思退?再說,多一天少一天有什麼大區別?去了就會有收穫嘛。這種慣性的理由在我心中上升的時候,另一種聲音響了起來:“要做孩子的法官,先當孩子的律師。”

我突然意識到,女兒的態度是有道理的,而一味忍讓的態度不應讓孩子接受,為什麼不就勢給孩子一次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