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形成樂觀、積極的心態。

記得我兒子剛剛出生不久,我媽把他抱起來,笑得眼睛眯成一條縫,嘴裡還不停地跟小外孫說這說那。兒子乖極了,樂得手舞足蹈,也在咿咿呀呀地“說”著什麼。每每見到這種場面,我都非常感動,真想把這一老一小用微笑組成的畫面永久地珍藏起來。媽媽總是對我說,孩子是懂感情的,你對他好不好,他心裡會明白。

的確,兒子長大了,跟姥姥的感情特別好。姥姥病重臥床不起很痛苦,但只要我兒子一去,她立刻會露出笑臉:“悅悅來了!”老人和孩子的心是相通的。老人全身心地面對孩子,那熱情也是發自內心的。

孩子需要愛的微笑。做父母的再忙,再累,再煩,也不要忘記把微笑送給孩子。

3.用愛的語言鼓勵孩子

愛的語言能夠培養出懂得愛的孩子。

陝西省一個叫田柯的農村男孩提出要跟“知心姐姐”通電話,他的媽媽……一位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真的給他安裝了一部電話。她說:“這是對兒子的獎勵!”

這位媽媽為什麼獎勵兒子呢?兒子又為什麼要跟“知心姐姐”通電話呢?

這事還得從頭說起。在全國婦聯舉辦的“年輕媽媽讀書活動”發獎會上,全國“十佳年輕媽媽”之一……陝西長安縣韋曲鎮東韋村農家婦女田桃花,登上了人民大會堂的講臺。

她的故事贏得了全場極為熱烈的掌聲。從中不難看到,愛的語言培養出了懂得愛的孩子,愛的鼓勵改變了一個孩子的命運!

那麼,愛的鼓勵從哪裡來呢?從父母自身的改變中來,父母改變了自己的心態,於是就改變了自己的目光和語言:把“目中有分”變為“目中有人”;把“以分為本”變為“以人為本”;把挑剔不滿的目光變為欣賞滿意的目光;把諷刺否定的語言變為讚揚肯定的語言……於是,愛的鼓勵出現了!奇蹟也就發生了!

那麼,改變了的田柯想跟“知心姐姐”說些什麼呢?田桃花離開北京的時候,我們約定了接聽電話的時間。

這一天這一刻終於盼來了。

那天下午,我正好去京西賓館採訪來京參加模範殘疾人大會的失聰少女周婷婷。接電話的時間已到,可採訪還未結束。於是,我請賓館經理幫忙。經理也有孩子,聽說田柯的事,很是感動,立即派人在房間裡加了一部揚聲電話。這樣,屋裡的人都能聽見田柯的聲音。

“你好!你是田柯嗎?”

“是啊。您是知心姐姐嗎?”

“是呀!”

“知心姐姐,告訴您,現在在電話旁有我的父母、老師、同學和村裡20多人呢!我家都擠滿了,大家都想聽聽您的聲音……”遙遠的地方傳來田柯興奮的聲音。

“聽你媽媽說,你有話要跟知心姐姐說。”

“對呀!我要謝謝您,是您的書讓我媽媽不再罵我了,而且老鼓勵我,現在我進步了,我當然要感謝您了!”

田柯在電話裡講述了自己的變化、班裡同學的變化,同時轉達了他們的老師對“知心姐姐”的感謝。

看,這就是“愛的語言”,這就是“愛的鼓勵”,幾句鼓勵的話竟然真的能夠改變一個孩子。今天,我也要和田桃花一起說:“‘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4.用愛的渴望調動孩子

聰明的父母總會給孩子留點“渴望”的餘地。

渴望,能給孩子帶來快樂。

“六一”不僅是孩子們的節日,也是大人向孩子“奉獻”愛的日子。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看的……五花八門,琳琅滿目。在大人看來,今天的孩子夠幸福的了,比自己小時候不知道強多少倍。可是,當我走進孩子的世界,我卻發現今天的孩子並不快樂。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他們被過量的好東西淹沒了,他們無法在渴望中體驗快樂了。歡悅產生於強烈的需要得到滿足之時。沒有需要,就無所謂歡悅。對一個渴得要命的人來說,一杯清水勝於金子。如果一個孩子總沒有渴望得到某個東西的機會,該是多麼不幸啊!

記得共和國成立10週年時,10歲的我被選為北京市獻花隊的成員,去人民大會堂向中央領導獻花,去機場迎接外國貴賓。當時,家裡沒有錢給我買新衣服,媽媽答應親手為我縫製一條揹帶裙。我盼啊盼啊,當我穿上那條嶄新的紅白格揹帶裙時,喜悅和感激的心情難以言表。事隔40年,媽媽在燈下為我趕製新衣服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我至今認為,那是我50年中穿過的最漂亮的裙子,雖然布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