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部分

“諾亞方舟”號航天飛艦是人類科學家綜合了宇宙飛船和太空梭的優點,利用最先進的航天技術,研製而成的新一代航天器。它像一架大型三角翼飛機;有兩層樓高,三個足球場大小,不必像飛船和太空梭那樣用火箭捆綁發射,具有隨處升空、降落功能,而且裝載量空前增大了。

乘坐飛艦的,是人類聯合國宇宙開發組織派遣的月球開發建設專家團,共有20名各方面的科學家。他們來到月球,是要把月球內部空間建成一個完全自給自足的、密閉式的、適合人類生存的生態系統,並且將這一系統命名為“月宮桃源”。當今地球人口大爆炸、資源枯竭,人類急需尋找地球以外的第二家園,就把目標鎖定在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地球唯一的衛星——月球上。月宮桃源將是人類開拓地球以外生存空間的第一個試點,同時,她還將成為人類探索宇宙空間的中繼站。

“諾亞方舟號”航天飛艦剛到月球上空就開始工作:把四個太陽能發電站釋放到月球同步軌道上,它們晝夜收集太陽光轉化成電能,首先解決改造月球的能源問題。

隨後,“諾亞方舟”號在風暴海上那個早已熟知的洞穴附近降落,一輛集運輸、剷車、吊車功能與一身的多功能施工車,從“諾亞方舟”號裡開出,啟動吊車功能,又從“諾亞方舟”號上卸下很多器材,二十名人類科學家身穿白色臃腫的月面活動服,一起在失重環境中笨拙地組裝,很快把零散的器材組裝成一副副支架和一塊塊與月球表面岩石顏色一致的大玻璃。“諾亞方舟”號又重新升空,把這些支架和玻璃先後吊起,分內外兩層,安裝在方圓一公里大小的洞穴口上,把洞穴口嚴嚴實實地遮住了。巨大的玻璃組裝板中間有早已寫好的一排大字:月宮桃源一號天窗。

原來,他們是在封閉天窗。所謂天窗,是指月球外殼通往內部空間的一個個洞口。天窗玻璃由特殊的玻璃纖維製造,它們以一小塊為單位,鋪設在支架上,構成了巨大的防護罩,能防止內部空間的空氣、水分、熱量外逃,讓太陽光透射進內部空間,同時,還能過濾陽光中過多的紫外線及傷害人體的宇宙射線,抵擋隕石的轟擊。科學家們確信,月球內部空間的確是外星人開發過的,他們也曾封閉過天窗,但不知什麼時候,天窗玻璃被來自太空的隕石擊碎,導致裡面的空氣、熱量等喪失,從而失去了生命生存的條件。

經過幾十個小時的辛苦工作,科學家們終於把月球外殼上所有天窗都封閉了,分別命名為一號天窗、二號天窗、三號天窗……以致十幾號。這樣,封閉的十幾處天窗與厚度8公里多一點的月球外殼一起,成為月球內部空間優質的保護層,解決了月球生存的有益物質儲存、輻射防護和隕石襲擊等問題。

“諾亞方舟”號升空,發出開啟天窗的光指令。雖然現在月球內部空間並沒有什麼可逃逸的物質,但是一號天窗仍然按照設定的程式運作:內層玻璃封閉,以防內部空間的空氣和水分等大量逃逸到太空,然後外層玻璃發出兩次回應的閃光,向四周退縮,開啟了,”諾亞方舟”號迅速降落到內外層玻璃之間的空間。外層玻璃隨即關閉,內層玻璃又向四周退縮,開啟,飛艦降落到月球內部空間。

內部空間黑漆漆的。飛艦著陸後,四周伸出四盞大燈,把周圍月面照亮了。多功能施工車又從飛艦裡開出,向上飛昇,大約飛昇十公里左右,懸在月球外殼下面,伸出機械手,很快把一個支架釘在月球外殼底部,安裝上一個直徑二十米的人造太陽。而後,又飛往其他地方,繼續安裝人造太陽。這些人造太陽,實際上是大型節能電燈,電源來自月球同步軌道上方的太陽能發電站。這些小太陽吊在月球外殼下,不但能給內部空間照明,還可根據地球上太陽出沒的規律,按時明滅,營造與地球上一樣的白天和黑夜,白天時,小太陽一齊亮,晚上,輪流只亮一個,充當地球夜晚的月亮。

小太陽安裝完畢,一位科學家開啟總開關,內部空間外殼與內殼被照到的地方亮起來,但與月球表面的白天一樣,小太陽照不到的地方卻一片漆黑,包括內外殼之間的空間,因為這裡仍沒有空氣散射光線。這裡與月球表面一樣荒涼,隨處可見被開鑿的痕跡,說明內部空間的確是掏空月球形成的。內殼往上十多公里,隱隱能看到月球外殼,直徑二十米的人造太陽像一個個大燈泡。一號天窗下方南邊,有一個寬闊的廣場,可能是以前外星人的航天器停泊場,表面已經斑斑駁駁的,“諾亞方舟”號航天飛艦就停泊在上面。停泊場邊有一條筆直大道,用淡青黃色的月球克里普巖塊鋪成,一直通向南方,穿過一道小山岡,才拐了彎……放眼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