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時間內,並不能離開長安城,因此接下來的大部分精力,他就放在了看著眾人整理千叟所說的養生書籍、處世書籍還有根據那些積年老農所說的種田經驗所寫的書上。
前兩者自不必多說,自從簡單的養生口訣傳出來,長安城裡就有不少達官貴人關注這件事——世上人,誰不想健健康康多活幾年?那養生書籍是根據太醫和那些活了七十多年甚至百年的老叟的話寫出來的,他們誰人不想要?
若不是這件事是太子親自主持,並且時常照看的,不少達官貴人乾脆直接衝過去,抓著那些人的脖子,讓他們快些把書寫出來了。
天元帝對這件事情亦很是看重。
不過,他最看重的並非其中的養生書籍,而是積年老農口述所寫的種田之道。
須知這時候農民種田,都是靠著積年老農的直覺,並未有多少書籍傳下來——就算有書傳下來,田地裡一輩子背朝黃土面朝天的老農,又有幾個是識字的?
天元帝將棠落瑾叫來詢問,棠落瑾就道:“各地土質、風霜雨露不同,天氣炎熱寒冷不同,這些書籍和口訣分類起來也格外費事,是以這才沒有整理完。”頓了頓,又道,“兒臣原本想著,書籍和口訣出來後,除了在各地傳揚開來,不如再朝廷單闢出一個部門,分別在各地按照書籍和口訣所寫,再邀請各地的積年老農,請他們一起看著各地種地。如此所得之法,應比如今單純的將口訣和書籍寫出來更要可靠。”
沒辦法,這時候並沒有袁隆平,各地糧食產量最高的時候也沒有多高。古人重農抑商,何嘗又不是擔憂種地的人少了,得的糧食會更少,怕是連夠吃都不夠吃了?
棠落瑾心知征戰一事不可疏忽,既要征戰,百姓身體素質要提上去,征戰的後備糧食不可少。讓農民多種田地出來,也成了必然的事情。
天元帝和棠落瑾心中所想一樣,聞言便道:“此法甚好。雖然所耗人力不少,但事情若成,朝廷的糧庫會增加不少糧食,咱們邊境的將士,亦無需捱餓了。”
父子二人又將此事商討許久,最後天元帝讓棠落瑾明日上朝,將這件事在朝堂上告知文武百官。
——此法接下來,雖是由朝廷實施,但此法出自太子,這件事情,天元帝卻是要眾人皆知。
棠落瑾自然答應,爾後就把現下整理出的粗糙的養生書呈了上去。
“父皇先瞧瞧,雖是還不夠細緻,但也聊勝於無。”棠落瑾已經將這本書看完了,點評完了,又道,“雖然有些食粗糧的法子,但父皇若不喜,可以先從飯後百步走,每日果蔬不斷那裡開始做。一步一步,慢慢來,想來父皇比那位如今尋到的年齡最高的一百二十七歲的老人,活得還要高壽。”
萬歲萬歲萬萬歲甚麼的,一聽便是假的。
棠落瑾自是說不出那些虛假的話,但希望父皇長命百歲,倒也是他發自內心的話就是了。
天元帝聞言,慈愛一笑,並未說甚麼。
等到棠落瑾離開,天元帝拿著那本書籍在手裡摩挲,卻並不細看。
徐有為在一旁瞧了,忍不住道:“陛下,這可是太子特特為您和太后備下的。您旁的不聽便罷了,這太子的心意,您可不能不聽。”
千叟的事情,是太皇太后病重之後,太子才開始準備的。那時候太皇太后已經被太醫下了最後通牒,太子盡知。因此這千叟所寫的養生書,顯見就是為天元帝和太后備下的,其中太子的孝心,可見一斑。
天元帝如何猜不出棠落瑾的心意?聞言只笑:“朕的太子,自是最好的。”
徐有為眼角抽了一下,才道:“太子當然好,可是陛下您也要保重身子才好啊。就算您不按著這養生書上寫的來做,好歹的,太醫開得藥,您得每日喝啊。您現下。身子看著雖好,但是……”
天元帝看了他一眼。
徐有為當即跪下,額頭上盡是冷汗:“奴才該死!奴才該死!”
天元帝緩緩道:“起來罷。你並無錯,是朕,太過罔顧自己的身體。”他站起身,遙遙看向窗外,棠落瑾遠去的小小的身影,喃喃道,“是朕逼得太緊了麼?可是……”
若是不逼得緊一些,他怕是沒有時間,等到小七成為一個真正的君王了。
天元帝心中如何做想,旁人自是猜不到的。
清寧宮如今安靜的很,養德宮倒是時常來報,說十二皇子大哭不止,請天元帝前去。
天元帝開頭還去了幾次,每每他去了,十二皇子就會衝著他笑,高興地不得了。等他要走了,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