誆剮和�茫�榛鍅莆鍘�
三、證治分類
1。脾腎陽虛。溼濁內蘊證
症狀:小便短少,色清,甚則尿閉,面色晦滯,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浮腫腰以下為主,納差,腹脹,泛惡嘔吐,大便溏薄,舌淡,舌體胖大,邊有齒印,苔白膩,脈沉細。
證機概要:脾腎陽虛,溼濁內蘊,瀰漫三焦。
治法:溫補脾腎,化溼降濁。
代表方:溫脾湯合吳茱萸湯加減。前方溫補脾陽,後方溫中補虛,降逆止嘔,兩方合用,共奏溫補脾腎、降濁止嘔之功效,主治脾腎陽虛,濁毒內盛之小便短少與泛惡並見之證。
常用藥:附子、乾薑、仙靈脾溫補腎陽;人參、白朮、茯苓益氣健脾;姜半夏、陳皮、制大黃、六月雪化溼降濁;吳茱萸、生薑降逆止嘔。
若痰溼壅肺者,可合用小青龍湯;若水氣凌心者,加用己椒藶黃丸;尿少或小便不通者,可合用滋腎通關丸,以滋腎陰,助氣化;面板瘙癢者,加土茯苓、地膚子、白鮮皮燥溼止癢。
2。肝腎陰虛。肝風內動證
症狀:小便短少,嘔惡頻作,頭暈頭痛,面部烘熱,腰膝痠軟,手足抽搐,舌紅,苔少,脈弦細。
證機概要:腎陰虧虛,陰不制陽,肝風內動。
治法:滋補肝腎,平肝息風。
代表方:杞菊地黃丸合羚角鉤藤湯加減。前方滋腎養肝,後方涼肝息風,兩方合用,共奏滋陰補。腎、平肝息風之功效,主治肝腎陰虛,陰虛陽亢,肝風內動之關格。常用藥:熟地、山藥、山茱萸、枸杞子滋補肝腎;澤瀉、茯苓利溼洩濁;丹皮清肝洩火;羚羊角、鉤藤、石決明平肝息風;貝母、竹茹、膽南星、竹瀝化痰止嘔;制大黃、敗醬草、六月雪降濁解毒。
若大便秘結,可加用生大黃以通腑降濁。若出現舌幹光紅,抽搐不止者,宜用大定風珠滋陰息風。若濁邪人營動血者,可選用犀角地黃湯、清營湯等,同時配合至寶丹或紫雪丹。若風陽內動,導致中風者,按中風論治。
3。腎陽衰微。毒擾心神證
症狀:無尿或少尿,全身浮腫,噁心嘔吐,面白唇暗,四肢厥冷,口中尿臭,神識昏蒙,循衣摸床,舌捲縮,淡胖,苔白膩或灰黑,脈沉細欲絕。
證機概要:腎陽虛衰,溼毒內盛,擾動心神。
治法:溫陽固脫,豁痰開竅。
代表方:急用參附湯合蘇合香丸,繼用滌痰湯。參附湯大補元氣,溫補腎陽,蘇合香丸芳香開竅,行氣溫中,兩方合用溫陽固脫,芳香開竅,用於關格見識昏蒙者;滌痰湯豁痰開竅,用於痰蒙心神之關格。
常用藥:人參、附子回陽固脫;蘇合香丸開竅醒神;膽南星、石菖蒲、半夏、竹茹豁痰開竅。
若心陽欲脫,用參附龍牡湯。若見氣陰耗竭徵象者,宜用生脈散益氣斂陰。
【預後轉歸】
關格預後較差。若能及時有效救治,病情可獲一定程度的緩解。若溼濁毒邪凌心犯肺動肝,出現昏迷、喘促、驚厥、中風者,預後極差。
【預防調護】
注意冷熱,預防感冒。飲食調理對於關格本病有重要意義。
關格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以減輕體力的消耗;注意口腔衛生,勤漱口;保持面板清潔;注意飲食調攝,忌冷食、牛羊肉及海鮮等發物;消除緊張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臨證備要】
1。合理運用中藥保留灌腸法。中藥保留灌腸是中醫治療關格的重要方法,臨床常用的灌腸中藥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①通腑洩濁類:大黃、芒硝。②重鎮安神類:牡蠣、龍骨。③溫陽類:肉桂、附子。④清熱解毒、燥溼化濁類:蒲公英、山梔、土茯苓、六月雪、槐米、白花蛇舌草、石韋等。⑤活血化瘀類:丹參、桃仁、紅花、益母草、川芎、赤芍等。此外,還可配以益氣藥人參、黃芪,行氣藥萊菔子等。如臨床常用的降濁灌腸方即由生大黃、生牡蠣、六月雪各30g,濃煎120ml,高位保留灌腸,2~3小時後,用300~500ml清水清潔灌腸,每日1次,連續10日為一療程。休息5日後,可繼續下一療程。
2。大黃在關格治療中的應用:早在唐代就有應用以大黃為主的方劑治療關格的記載。中醫認為大黃為苦寒瀉下之品,其盪滌腸胃,峻下力猛,走而不守,有斬關奪門之力,號為“將軍”。關格由於脾腎衰敗,氣化無權,兩便失司,臨床上不僅可見尿閉,亦可出現大便秘結,應用大黃通腑洩濁,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