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耷襖�摹敖蘢鰲薄T諼杼ㄉ杓剖γ塹男��攏�貢鏊加媒攀旨堋⑾宋�搴途上濾�艿來釔鵒舜笤�3平方英里的碼頭工區,輸油管線、儲油罐、發電站、消防隊、車場、棧橋,凡是真正石油碼頭應該配備的設施全部應有盡有。鼓風機揚起沖天的塵土,好像碼頭建設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而實際上整個工地只有區區數十人在工作。
英國國王和蒙哥馬利都親自“視察”過碼頭,艾森豪威爾則在一次晚宴上向“碼頭建築工人”“致以謝意”;多佛爾市的市長甚至公開發表談話,對“本市目前正在建設的新專案”表示滿意,認為儘管該設施的“確切用途要等到戰爭結束後才能公之於眾,但它必將給本市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為了迷惑德國空軍的偵察機,英國的戰鬥機不斷地在碼頭上空盤旋,好像是在保衛這一設施。工兵則用燃燒原油的方法,使碼頭上空煙霧瀰漫。只有當一切都安排好之後,才會故意將一些德國的偵察機放入該區,而且只讓它們待在3萬米以上的高空,使攝像機無法分辨出碼頭設施中的破綻。每當海峽對岸的德軍遠端炮群對碼頭進行襲擊時,一些工人便四處點火,造成被“擊中”和“起火”的假象。
一些經過精心策劃的訊息也陸續透過報刊“洩漏”出來。當地報紙“讀者來信”專欄圍繞最近湧入這一地區的“大量外國軍隊”展開了一場唇槍舌劍的辯論。憤怒的牧師紛紛寫信,“嚴厲譴責”自從“美國大兵和波蘭坦克車手”進駐該地區以來,已使當地發生前所未有的“道德崩潰”。他們舉例說,在馬漢姆的美軍傘兵基地周圍,曾經發現了“大量的避孕套”。有的報紙則偶爾刊登一些訂婚訊息,如“少尉,弗吉尼亞人,系駐英第9空降師現役軍人,現與英格蘭諾里奇市的P小姐訂婚”等等。在電臺的“情人娛樂”節目中,也時常播放美軍官兵家屬為其親人點播的歌曲,這一切都將使仔細蒐集情報的德軍情報部門產生心理錯覺。
儘管採取了上述種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措施,倫敦監督處仍然認為,在德軍情報專家的眼裡,最可信賴的還是那些已經潛入英國境內的間諜。於是,向德國人證實美軍“第1集團軍”真實性的任務,落到了一些經過“雙十委員會”精心挑選的雙重間諜身上。雖然在使用這些間諜時需要格外謹慎,因為只要有一點失誤,便會給整個“衛士”計劃帶來後患無窮的損害,但倫敦監督處還是決定起用4名雙重間諜,作為演奏這一欺騙樂曲的“第一提琴手”。他們分別是達斯克·波波夫、波爾、“珍寶”和“嘉寶”演主角,其他的雙重間諜則從不同的角度予以協助和配合。
在這些間諜中最了不起的是達斯科·波波夫,1944年2月他到里斯本向其德國操縱人遞交了一份美國“第1集團軍”的戰鬥命令,從而在德國情報機構建立起了“第1集團軍”的基本印象。另一名則是以“布魯斯特”而聞名的波爾。他告訴他的德國老闆,他已經被分配到了巴頓的司令部充當波蘭最高統帥部和美國“第1集團軍”之間的聯絡官。每天午夜時分,布魯斯特便拍發出一份詳細描述“第1集團軍”戰備情況的電報,使德國人好像從內部看到了“第1集團軍”的全部動態。而“珍寶”——一個俄國血統的法國女人,“嘉寶”——一個西班牙人,則分別以各自的身份不斷向德國人報告有關“第1集團軍”的資訊。
此外,還有不少雙重間諜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一名代號為“塔特”的間諜就向德軍情報局提供了一份8月間調運“第1集團軍”到進攻出發港口的鐵路時間安排表;另一位化名“布朗克斯”的阿根廷婦女,用德國人給她的密碼錶,巧妙地把一些假情報隱含在日常電報中。1944年5月15日,她發電報向里斯本聖靈銀行提取50英鎊用於支付牙醫費用。根據密碼錶,錢數在這裡代表進攻地點,這份電報的意思是:盟軍的進攻點將是波爾多地區,而德國第11裝甲師恰好駐紮在那裡。於是,德國最高統帥部決定將那個師按兵不動。
倫敦監督處的官員最後還找到了另外一個空前絕妙的欺騙途徑,那就是利用被俘的德軍高階軍官,讓他以耳聞目睹的形式直接向德軍參謀總部面陳美國“第1集團軍”及其進攻意向的情況。在監督處官員的不懈努力下,終於物色到這樣一位人物——德國前非洲軍團司令漢斯·克萊默將軍。克萊默於1943年5月在突尼西亞被盟軍俘獲,後來轉送到了英國。由於他的健康每況愈下,盟軍決定應瑞士紅十字會的要求將其遣返回國。
1944年5月,克萊默乘車從威爾士戰俘營解往倫敦審訊中心。在途中,盟軍有意安排他經過“霸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