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7部分

慵懶,為什麼他的慵懶會導致岳飛在大好形勢之下撤兵?

簡單地說,高宗皇帝是一個典型的甩手掌櫃式的皇帝,自己不太過問朝政。而把權利更多的交給了宰相的手中。

從李綱、黃潛善開始,一直到秦檜為止的十任宰相,都無一例外地得到高宗皇帝的絕對信任,都能夠實施自己的主張,其中就包括了主戰派張浚的把首都從臨安府往前推進到建康府的主張。

事實上。這十任的宰相,除了李綱、黃潛善和汪伯彥這三位是在戰火中因為犯錯而被貶職外。其餘的宰相們大多是因為各種原因自動辭職,而秦檜更是老死在宰相的位置上。

可以說,秦檜的對事實的極力扭曲和隱瞞,再加上自己的懶惰和不求甚解,讓高宗皇帝對當時的國際形勢發生了嚴重的誤判。

金人的數次入侵和秦檜的刻意恫嚇,使高宗皇帝早早早就被嚇得患上了嚴重的“恐金症”。

在他的心中,金國永遠是那樣的堅不可摧,北伐根本不可能成功、女真人也根本不可能失敗。

自從得知父親徽宗皇帝的死訊,每次和議,高宗都不厭其煩地要求金人送還欽宗趙桓。當然,送還趙桓只是和議內容中的一個附帶條件,和議的真正目的還是為了爭取到自己的生存權。

為了和議,高宗皇帝可謂處心積慮,絞盡腦汁。從逃亡的那一天起,他從來都沒放棄過對和議的追求。

也許有人會為他辯護道:南宋初建,基礎差,底子薄,又遭受金國連續打擊,國民經濟嚴重受創,民生凋敝,高宗既覺得金國過於強大,自己無力收復失地,他透過和議來解除來自金國的威脅,使國家得以生存,又可以休養生息,使國力得到恢復,不也很好嗎?

是的,高宗皇帝在這個問題上實在是太悲觀了。

他沒能正確判斷出隨著抗戰的深入,宋金的勢力對比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宋軍收復中原失地根本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

於是乎,在秦檜的刻意引導之下,高宗皇帝選擇了卑躬屈膝來保全自己。

結果是,女真人摧毀了他的故國家園,擄掠走他的臣民,殘殺了他的親人,甚至虐殺了他的父親,姦淫了他的母親,姦殺了他的妻女,等等。

但面對金人,他卻能一口一句地自稱“臣構”。

當秦檜和他的黨羽們輪番發表著類似“兵微將少,民困國乏。嶽某若深入,豈不危也?”的言論時,膽小如鼠的高宗皇帝真的害怕了。

高宗皇帝害怕的是,如果岳飛“稍有挫衄”,讓戰火引到江南地區,他就全盤皆輸了,臨安就做不成安樂窩了。

所以,高宗皇帝最好的選擇莫過於見好就收,保持與金國和談的籌碼。

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背向

對於岳飛的辭職請求,高宗皇帝並不答允,而是給了岳飛一道回詔:“方資長算,助予遠圖,未有息戈之期,而有告老之請。雖卿所志,固嘗在於山林;而臣事君,可遽忘於王室?所請宜不允。”

非但如此,臨安府朝廷還查明,在這次北伐當中,岳雲“功先諸將”,但岳飛按照慣例,不予上報。

結果是,朝廷認為岳飛的做法“顯賞未行,殊非國典”,於是將岳雲升遷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

很明顯,儘管猜忌已甚,只因為“未有息戈之期”,高宗皇帝還不敢順水推舟地削奪岳飛的兵柄。

只要尚未與金國簽訂和約,他岳飛還是高宗皇帝最大的依仗,高宗皇帝肯定不會自廢武功,拆掉自家的樑柱。

於是乎,帶著滿肚子的屈憋、憤恨和不滿,在朝廷多次催促之下,岳飛還是前去臨安府覲見皇帝。

只不過,在見面的時候,君臣兩人都頗感尷尬,高宗皇帝做了一些門面上安撫功夫,而岳飛也沒有多做解釋,只是禮節性的拜謝了事。

可惜了,真的太可惜了。這幾乎是岳飛最後的一個機會,可以跟高宗皇帝解釋清楚當前金宋兩國的軍事形勢。

當初張浚可以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勸服高宗皇帝把行宮從臨安府前移到建康府;為什麼你岳飛不可以跟高宗皇帝解釋清楚,讓高宗皇帝重新支援你。

可能岳飛認為。在之前的戰報中,自己的意思已經表達得很清楚。宋金兩國的形勢也已經分析得很透徹,在此不必囉嗦重複。

但是你岳飛應該知道,宰相有一個權利,叫做“留中不發”,不但下面的報告可以被壓制下來,甚至皇帝的聖旨也能夠被截停。

這種事情,不要說秦檜,即便是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