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隊全部在陝西關中平原的富平集中。
富平是什麼地方?
《富平縣誌》中記載:“……富平,石溫周匝,荊浮翼衛。南限沮漆,北依頻山,群峰險峻,環繞如城郭……水陸之險皆備,有主客勞逸之殊,據險以固,擇利而進,設有犯者,可使片甲不還。”
很明顯,張浚是看中了“主客勞逸之殊”這一點,他要搶先佔領這一塊戰略要地,以逸待勞,以主欺客,壓服完顏婁室。
張浚的軍令一出,西軍中永興帥吳玠環慶帥趙哲熙河帥劉錫秦鳳帥孫渥等等都迅速趕往集結地點。與此同時,宋軍的後勤部隊從四川至陝西,綿延數千裡之長,糧草錢帛堆積如山,由數量龐大的的民夫運送到富平。
一切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唯獨看不到威武大將軍和涇原軍的身影。如此的軍令,如此的會戰,他居然還敢不從軍令!
對於曲端的缺席,張浚終於笑了出聲。
ps:謝謝zhuxyhh01大大風解我大大淡然飄過1大大小丑跳跳大大的打賞和支援。
德國好威武啊,贊一個!
第二百八十章國運的對碰(三)
張浚直接找上涇原軍去,質問問曲端為何不遵守軍令。
曲端的回答是:“你必敗”。
這是一個軍人應該說的話嗎,感覺必敗就可以不聽命令不上戰場了嗎?這是怎樣的一種邏輯!
張浚氣樂了,簡直是怒極而笑,反問道:“要是不敗呢?”
曲端很冷靜地回答:“你若不敗,我把頸上的頭顱割給你。”
張浚又問:“敢立軍令狀嗎?”
曲端二話不說,提筆就寫,沒有半點含糊。
張浚仔細地收起了軍令狀,告訴曲端:“很好,如果我敗了,我也割頭給你。”
曲端不知道的是,他寫給張浚的並不止是軍令狀,同樣也是一紙他擅自違反軍令的詳細供詞。
直到這一刻,曲端仍然認為自己是安全的,張浚不敢把他怎麼樣。可是他錯了,大錯特錯了。
一直子西北扮演好好先生和善財童子的秦川宣撫使張浚大人,終於回覆了他的本來面目。
張浚直接解除了曲端的全部職務,把他一貶到底,到階州“閒居”去了。
曲端大怒,一拍書案正要說話,猛然發現階下的將領象看傻瓜一樣看著他,臉上堆滿了嘲笑和譏諷。
曲端這時才醒悟過來,自己軍中大部分的將領,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搖身一變,站在了張浚的一邊………孫渥是張浚一手提拔的,趙哲是第一時向張浚靠攏的,劉錫更不用說。連同弟弟劉錡一起。是張浚欽定的富平決戰的主帥放眼望去。西軍除他之外都在張浚手中,為什麼就不敢動他呢?甚至貶他殺他立威,更有助於提高士氣。
就這樣,張浚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終於把西北的軍政大權全部掌握在手中。張浚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西北之王了。
到目前為之,張浚在秦川大地所做的一切佈置和安排都是正確的,甚至可以說得上的毫無瑕疵。
從軍糧的籌備收買人心一步步架空曲端到最後的雷霆一擊,整個過程可以稱得上是精心安排算無遺策。
接下來。就看張浚在富平之戰中的表現了。
假如在之後與金兵的富平決戰當中,西北軍能夠戰而勝之,那麼,張浚必然會名垂千古,成為漢人歷史上的又一名英雄。
對於應該如何打這場仗,張浚充分發揮了民主集中制的精神,召開戰前擴大會議,讓各位將領發表意見。
吳玠首先發言,建議全軍向西後撤幾十裡重新設寨,因為那裡有山。西軍常年在丘陵地帶做戰。山地是他們的主戰場,只要依山列寨。那麼進可攻退可守,至少有相持自保的能力,並且山地可以限制對方的重甲騎兵。
從事後看,吳玠的意見才是宋軍取勝之道;但在當時,其他意見都是一面倒地支援張浚原來的計劃………在富平決戰。
他們的說法是:我們的兵力比金兵多出幾倍,富平又是沼澤地,蘆葦叢生,不利於金國的騎兵,所以無需遷移。
《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錫令諸將議戰,玠曰:“兵以利動,地勢不利,將何以戰?宜徙據高阜,使敵馬衝突,吾足以御之。”秦鳳路提點刑獄公事郭浩亦曰:“敵未可爭鋒,當分地守之,以待其弊。”諸將皆曰:“我師數倍於敵,又前阻葦澤,敵有騎不得施,何用他徙!
為什麼西北軍的將領們會認為己方的兵力要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