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同時詔令諸路兵馬開始進攻:西面龍捷軍左廂和定州節度使孫行友部進攻易州;中路郭紹部直接趨進瓦橋關(今保定市),高懷德部隨後北上監視瀛、莫二州。
一個月時間,全線進攻順利,各處捷報雪片飛來。
益津關、瓦橋關、瀛洲、莫州相繼投降,守將都是漢人,聽到中原大軍來了不約而同好像商量好的一般紛紛獻關。只有易州打了一仗,契丹騎兵數百騎被韓令坤的部將擊敗,易州守軍立刻投降。
各地漢人夾道歡迎,周軍搖身一變,成了各地軍民的解放者,順利接收了三關四州十七個縣。人們熱淚盈眶,路邊的人大喊著諸如“等了二十年,終於等到王師”一類的話,讓將士們覺得比在自己的地盤上還受歡迎。
郭紹部至瓦橋關北,遇到了一眾漢兒趁亂搶了一百多匹遼國軍馬來投,當下收為部曲,並把繳獲的軍馬分配給他們。左攸寫了安民榜,到處宣傳王師北定、秋毫無犯,同族兄弟一視同仁云云。
時柴榮迅速把到手的地方進行了一番整頓,命令韓通召集丁壯鞏固瓦橋關、益津關,並分別改為雄州和霸州。
四月中旬,張永德、趙匡胤部渡過拒馬河,在涿州發生了騎兵大戰,擊退遼國南院兵馬總管蕭思溫,攻陷涿州。於是禁軍諸路分兵合進,陸續到達拒馬河岸;皇帝未下令諸部渡河,只召集各路大將於涿州行宮,議取幽州。
皇帝率諸班直及控鶴軍一部到達涿州行宮。
忽李筠遣使來報,細作在晉陽打探到了軍機,契丹主七百里加急下令北漢出兵協助……這個訊息讓勢如破竹的勝利氣氛戛然而止,既然北漢是協助,契丹主可能發兵?
果然不兩天,有細作暗哨在燕山後發現了大量遼軍馬兵的動靜。
張永德和趙匡胤聞訊,入行宮面聖,見柴榮正坐在上位椅子上沉思著什麼,二人叩拜說話時便比較小聲。
柴榮把放在下巴摩挲的手拿開,頭也不抬地說:“剛知道你們求見,有什麼話便直說罷。”
趙匡胤先沒開口,張永德說道:“陛下,今虜騎皆聚幽州之北,未宜冒進深入。”
柴榮臉色頓時不悅。
趙匡胤瞧瞧抬眼看了一下,便道:“臣以為,攻幽雲之地,重不在攻城略地,而是擊敗契丹從遼國‘上京’來援兵。若能一戰破契丹援兵,則圍幽州,進可復幽雲之地;若反被虜騎所敗,就算攻取幽州也是孤城,周圍無可憑據,援軍、糧道全在虜騎威脅之下,幽州無甚作用。
大軍急於圍攻重城、聚兵城下,若未破城又在城外失利,將遭受內外夾擊,是被聚殲之勢。因此張都檢點之意,非躊躇不前,而是謹慎部署、預謀進退之道。”
還是趙匡胤的話比較中聽,柴榮微微點頭。
趙匡胤繼續道:“那契丹主殘暴不仁,遼國朝政動盪,援兵到來也不一定是我周軍精銳對手。”
柴榮道:“繼續說。”
趙匡胤拜道:“若依臣之見,進攻先設防,應以縱深厚陣部署。從易州、涿州到幽州,多重紮營佈防,步軍在後,騎兵在前;馬兵趨進至幽州城北,等待遼國援軍初來乍到,趁其遠道疲勞,可以騎兵機動一戰。若是不利,那虜騎也拿我無可奈何。”
柴榮不置可否,見一個宦官進來,便問:“侍衛司馬步都虞候郭紹來了沒有?”
宦官道:“來了,不過諸將尚未到齊……官家是否要先召見郭將軍?”
柴榮想了想卻道:“朕去更衣,你們二人等一下與諸將一起再到行宮來議事。”
張永德、趙匡胤便一齊叩拜退下。
二人一路出得行宮,張永德便道:“趙兄弟之前與我商議了那麼久,進去面聖我勸了話,你為何不幫著勸官家?”
趙匡胤道:“官家對幽州志在必得,剛才我發現勸不住。”
張永德聽罷只好乾脆地說道:“那只有打一仗試試了……趙兄弟以為勝負如何?”
“原先咱們沒料到契丹主會這麼快出援兵,那是個睡皇帝,自家皇位還不穩、幽州本來也不是遼國的地方,早先預計契丹主會乾脆放棄幽雲之地;就算要出兵也很不容易、不知道什麼時候去了。”趙匡胤道,“但現在一個多月就有動靜,可見不是契丹主的意思,是遼國眾臣一起求他;否則契丹主既無法短時間內說服群臣,也不願意力排眾議一意孤行。遼國諸部若是都想保幽州、沒什麼分歧,遼軍騎兵厲害,咱們很難贏。”
張永德道:“還沒打哩。倒從沒見你打仗這麼沭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