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部分

只需間隔七秒鐘,就會有一波槍彈射到。七秒鐘!連土著亂軍發傻的時間都不夠,新的一輪輪齊射就相繼射到。

一千多人的土著亂軍直接被碾壓的一敗塗地。他們衝鋒距離最近的間距前沿陣地戰壕都還有四五十米。

郭爾帕科夫斯基的眉頭皺也不帶皺一下的。早就知道征伐軍裝備有大量米尼式步槍的他,拿土著亂軍衝鋒,僅僅是為了試探一下征伐軍的水準!

一分鐘四發!現在他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了。

至於土著亂軍死多少人?管他什麼事!就是人全死光了,也咬不掉他一根毛去!

“將軍閣下,我們進攻吧。以我們的實力,列隊而戰,清國人不會是我們的對手。”

中亞俄軍裝備的也是米尼式步槍。自從西曆1864年,發生了普丹戰爭。普魯士德雷塞後裝針擊槍狠揍了丹麥的前裝線膛槍,揍得當然遠沒有兩年後的普奧戰爭那麼厲害,但是也是揍了。加上也受了些美國南北戰爭的啟示,歐洲各國就看到了後裝槍的優點。

最先動手的是英國和法國,兩國雄厚的實力和平和的環境允許他們開始考慮把目前手頭的前裝米尼彈步槍,全部改成後裝步槍。英國和法國都採用了側面開啟的方式來改造,雖然這使得步騎看起來極其簡陋。在大威力金屬子彈出來前,英法家都使用了亞麻加紙質的定裝彈,還始終漏氣。但金屬子彈一出,問題就解決了。

俄國在普奧戰爭之後也開始著手改裝前裝線膛槍。但無論財力還是國內環境以及軍工技術,沙俄都不能跟英法相比,直到劉暹與郭爾帕科夫斯基在伊犁開片,中亞俄軍手中拿的依舊還是米尼式的前裝線膛槍。

同樣是米尼式步槍,俄軍憑什麼自認自己的實力能贏過征伐軍?

不是在於俄軍的十多門大炮,而是俄軍的戰鬥素養。

戰場上的俄軍士兵,一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