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9部分

不是這樣?”劉孝元雖然飽讀詩書,還有一肚子詭計,但是對生意上的事情,一樣是個棒槌。

劉孝元道:“200萬貫銅拿去江淮,也能買進200萬石糙米,多少能抬高些糧價吧?”

蒲壽庚擺擺手:“半點用處也無。”

蒲大奸商思索片刻,“某已經問過專門做糧食買賣的朋友了……自打臨安之變後,宋國的京湖、四川和江淮諸藩,都鼓足幹勁在募民屯墾。到了去年,各方鎮的屯田都有了效果,因而各地才告豐收的。”

這個豐收一來是蒙宋戰爭結束後的和平紅利,二來也是逼出來的。原來那些鎮帥給南宋當武將的時候,並不用心經營地盤,只管伸手向臨安要錢就是了。可是現在,地盤雖然歸了自己,但臨安也不大肯發錢了。所以就只能全力以赴的經營自己的地盤了。而那些地盤,本來都是魚米之鄉,發展農業的條件再好不過,只要心血下去投入跟上,哪兒有不豐收的道理?

“……京湖、四川、江淮雖然大熟,但是江南百姓又不會因此多吃一頓飯。吾的那些做糧食買賣的朋友估計,現今大宋的米糧供應,總有兩三千萬石的富裕,而且到了秋天少不得又是一場豐收。今冬京湖、四川和江淮都降了瑞雪。所以到了秋天,糧價多半還要跌一點。”

“兩三千萬石!?”劉孝元倒吸口涼氣,他算是領教到南宋的富庶了。“那豈不是整個北地都夠吃了?”

蒲壽庚笑道:“的確是夠的,北地現在又沒多少人……都叫蒙古人殺光了。便是南朝,自金末大亂年來,人口也減了起碼2000多萬!現在糧食多了並非因為產量多高,實在是因為吃的人少了。”

這個色目人又些感慨地道,“不僅是吃飯的人少了,而且江南一帶的貧苦百姓太多,皆淪為富家之僕,不得不省吃儉用。這糧米消耗,比之金末之前,至少減少了四成。”

這種情況當然也是蒙宋戰爭的間接後果,大量從前線各路流亡的農民,都成了江南豪門的佃戶,而且失去了人身自由。他們自身消費的糧食,自然降到了最低。

一方面因為戰爭結束和邊鎮的努力,糧食產量增加很多;一方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