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指揮部忙命第11師團放棄岸上部隊,全速後退。
但明軍的第二波轟炸飛機也已來到了艦隊上空,其中還有專為襲擊戰艦所設計的俯衝轟炸機,這些飛機見到日軍戰艦後,就象是聞到了腥味的貓一樣,紛紛找準戰艦,俯衝轟炸,一時轟響連連,日軍為登陸艦隊護航的戰艦連連被飛機的炸彈炸中,當明軍飛機結束轟炸離去時,護航的戰艦已是有幾艘正是一幅沉沒的樣子。
如果在空中看的話,這真是一幅壯麗華美的畫面。只見海面上飄著一艘艘正的冒著黑煙的船隻,有的正在沉沒,而那些沒有沉沒的船隻卻是隻顧著向外海逃去,落水的日軍士兵在水面上飄浮著,就向一個個的浮萍飄動在水面之上。
12月22日,被副迫的日軍不得不象日本本土後撤。而停留在咸興的日軍第11師團,在明軍的包圍之中,再經過猛烈的炮火轟擊後,不得不投降。
而日軍在南部兩道的第一軍主力,也在朱啟睿的東北軍打擊下,全軍覆沒。而次時,離一戰的結束已不到一年的時間了。
在擊退了入朝的日軍後,朱啟睿便啟動了戰略空軍轟炸程式。他利用新研製成的最新遠端轟炸機大明“轟”3系列飛機,持續的轟炸了離中國海相近的日本本洲和九洲島上的日本城市和軍港。
日本在經受了明國的轟炸後,在堅持了六個月後,終於抵受不住,舉起了降旗。日本天皇派出伏見宮貞愛親王親自到明國首都乞降,明國的維統帝經過深思後,同意了日本的投降。隨後便命令明帝國海軍全力出擊,將美國的艦隊擋在了第二島鏈外面。
本文由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尋“”閱讀。
第49章 戰後大明的創傷
第49章戰後大明的創傷
第一次世界大戰可說是徹徹底底的歐洲大戰,雖然說在非洲和亞洲也有著戰場,但是在非洲只不過是德國的一支小部隊在戰鬥,而在亞洲則只是趕上了此次大戰的一個尾巴。所以這次的戰爭還主要是歐洲的內部事務,就是說這隻能是歐洲幾國為爭奪歐洲霸主的地位而發生的戰爭。此次戰爭,不但導致了俄羅斯帝國的滅亡,布林什維克國家的興起;還導致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被國內革命的凱末爾推翻,使新興的土耳其共和國的成立;還導致了奧匈帝國的分裂,和德意志帝國的滅亡,奧匈帝國被分裂為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共和國等國,而德意志帝國則於1918年11月革命後政府被推翻,建立了魏瑪共和國。該國滅亡後,其百分之十三(包括阿爾薩斯和洛林)的領土被割讓給法國,波蘭等國。並失去了一成人口。
在這一背景之下,大明帝國也沒有獨善其身,大明帝國也被各地有實力的軍閥割據成為一個個的勢力範圍,以長江為界,長江以南有湘系軍閥、桂系軍閥、皖系軍閥、粵系軍閥和其他大大小小的軍閥。而長江以北,則有著西北軍閥,晉系軍閥,和山東內部的大小軍閥。這些軍閥,都不服從大明帝都的號令,在各地自行其事,在1922年至1930年的九年間,大明各地真是日日槍炮聲,處處爆炸聲。而大明帝國現在可以統轄的地域,只有東北地區和同海關以內的河北及河南一部而已。
在大戰結束後,經過將近四年的談判,終於在1921年11月12日,明美英法意日葡荷比等九國在法國巴黎簽訂了《關於明國時間應是應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及《協約各國和參戰國對明和約》,在條約中規定明國隨德國差不多,具體內容如下:
(一)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戰時,就割讓廣南、高棉與法國,緬甸、暹羅與英國,割讓印度尼西亞與荷蘭,割讓滿刺加和新加坡與英國,蘇祿群島與美國,朝鮮以38°線為界,以南劃歸日本管轄。割讓香港島與英國,臺灣島由法國、日本共管。
(二)朝鮮38°線以北的領土由協約國軍隊佔領15年,鴨綠江西岸50公里以內明軍不得設防。
(三)陸軍被限制在500;000人數以下,並且只能擁有少量坦克或重型火炮,取消明軍總參謀部的設定。
(四)海軍員額限制在150;000員以下,船艦方面只能有10艘排水量15;000噸戰看書!網軍事列艦、12艘巡洋艦和24艘驅逐艦。
(五)不得組織空軍,現有空軍必須解散。
(六)不得進出口武器。
(七)不得生產、儲存化學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