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4部分

需要,報道的內容主要集中在通報政府舉措、公佈病例、防治與預防、對不法商販的監督與查處、平息搶購、非典病源探究、醫務人員和病人的報道以及各種反思話題。

同日下午,廣東省衛生廳及佛山、珠海等地也先後召開了類似的情況通報會。

省市兩級政府承認廣東省、廣州市現非典型肺炎患者。官方的版本是,截至2月1o日下午3時統計,廣東省部分地區現的非典型肺炎病例共3o5例,死亡5例。染病者中,醫護人員感染病共1o5例,沒有一例死亡。經過衛生醫療部門和廣大醫務工作者的緊急救治,已有59人病癒康復出院,尚未出院的病人目前都得到有效治療,情況穩定。

對於新聞報道來說,2月11日是一個轉折點。此前,儘管坊間流言已傳得沸沸揚揚,但廣東當地報紙、電視媒體幾乎還是噤若寒蟬。1月間個別媒體零星報道了河源、中山等地搶購抗生素,但隨即,當地政府部門就透過其他媒體口氣嚴厲地“闢謠”。

2月1o日,“搶購風潮”在廣州全城蔓延,而當天各媒體接到三道緊急通知,被要求嚴格遵守新聞紀律,不得擅自對“非典型肺炎”及“搶購風潮”進行報道。1o日晚,各新聞單位又收到一份關於非典型肺炎疫情公佈的通告,被要求照通告全文。在這種情況下,廣州各大媒體都只能打些擦邊球,刊“如春季謹防感冒肺炎”等稿件,傳遞些許資訊。直到2月11日新聞佈會後,媒體才開始大篇幅報道這一事件。…;

搶購白醋、板藍根和口罩的風潮剛剛告一段落,2月12日下午4時許,又一股奇怪的搶購風從廣州市近郊村鎮直卷市中心,這次搶購的物件竟是食鹽和大米!一些米店、雜貨店的老闆乘機哄抬物價,鹽由平時的1元一包暴漲至8至1o元一包,米價也漲了2—4倍。

據一名當即趕到現場的記者回憶,一個雜貨店的老闆眼見一包鹽賣到5元時人們仍紛紛搶購,遂又把價格上漲到1o元一包,是往日價格的1o倍。但這時的人們簡直像失去了理智,仍慷慨掏錢,一人少則買5包8包,多則買上1o包2o包。買到鹽的人興高采烈地從人堆中擠出來,滿面春風回家去,沒買到鹽的只怨自己得到訊息太晚,疾奔其他商店而去。

廣州全城媒體出動大量記者跟蹤此事,調查了無數市民,但回答大同小異。沒有人對搶購能說出原因。有人說海灣要打仗,鹽要漲價了;有人說買不到醋就買鹽,用鹽水在居室內消毒;還有人說鹽能治非典型肺炎,更多的人則是一臉茫然。

當晚1o時,廣州市相關部門召開了緊急會議,商業部門、糧食部門、食鹽專賣局紛紛闢謠。這次謠言來得快去也快,次日,除了少數雜貨店,大型市食鹽和大米貨源基本充足,價格也迅回落。

2月19日,廣州市衛生局局長黃炯烈宣佈,非典型肺炎疾病已得到有效遏制,廣州各大媒體從2月2o日起似乎也逐漸對“非典”失去了興趣,在接下來的近一個月時間裡,人們很難再聽到媒體關於“非典”的新說法,報道開始佔據它們的頭版。

當2月11日廣州市政府及廣東省衛生廳先後舉行新聞佈會次向公眾公佈當地非典型肺炎(後稱sars)的累計報告病例和死亡人數時,距離廣東省衛生廳1月2日次接到河源的報告已一月有餘,而距離事後回顧追溯到的2oo2年11月16日廣東省第一例佛山“非典”病例則有近三個月。此間,廣東省先後有七個城市報告出現這種“有傳染性”的過去未見過的病。

其實,廣東省衛生廳在接到河源報告後的當天就派了一個以廣州醫學院呼吸疾病研究副所長肖正倫為組長的專家小組前去調查。調查小組在第二天早晨寫出了一個報告,認為是一個區域性爆的不明原因的肺炎,而且肯定這個病有一定的傳染性。但這個報告沒有了下文,也沒有形成任何檔案傳達到各地市級衛生醫療單位。結果半個月後,中山市開始報告該市三家醫院收治了一批以熱、肺部感染症狀為主、病因不明的患者,且有多名醫務人員感染。廣東省衛生廳再次組織專家小組前往調查,組長仍是肖正倫。

專家組在1月21日寫出了《關於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調查報告》,命名該病為“非典型肺炎(病因未明,病毒性感染可能性大)”。當地媒體報道廣東省衛生廳1月23日以“粵衛辦2號文”將這份報告印至各地級以上市衛生局和省直、部屬駐穗及廳直屬醫療衛生單位,但中途不幸滯留,直到1月底才到達廣州各大醫院。此時的中國已經臨近一年一度最重大的傳統節日春節了。

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