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8頁

只是他千算萬算, 都沒算到太子妃蘇妧會有那麼一招, 令他的謀劃猝不及防地被公開。所幸, 雖然風鈴將他供了出來,但他還有話可以辯解, 加上他那時年少, 一切都可以用年少無知來脫罪, 而父親和母親對他十分心軟,只將他貶到了長安城外的承恩寺吃齋唸佛,反省自己。在承恩寺中, 佛祖慈眉善目,俯視眾生。李泰對著佛像, 心中並不平靜。他自小便十分聰穎,一直以來都是老師誇獎的物件,父親也十分寵愛他。與兄長李承乾相比,他似乎並沒什麼會輸給兄長。除了……他出生得比較晚。難道出生得晚一點,就必須要低人一等了嗎?怎麼會呢?父親本也不是阿翁的嫡長子,可他還是當了皇太子,他甚至在阿翁還是聖人的時候,令聖人退位當太上皇,自己登基。他既然是父親的兒子,為何不能效仿父親呢?李泰覺得,太子之位,是可以謀劃的。父親和母親希望他能在慈恩寺中靜思己過,可以的。靜思己過的魏王李泰日日夜夜都在想自己的過到底在什麼地方,與此同時,魏王府的幕僚並未拋棄他,那些幕僚也時常在休沐的時候到慈恩寺來燒香拜佛說禪。他們藉著說禪之名,用他們才會懂的暗語,交流著朝堂中的局勢。洛陽水災了,聖人本想要自己去洛陽巡視,但本群臣攔下。聖人不去,就改為皇太子去,皇太子一個人去就算了,居然還帶上太子妃……幕僚與他這麼說。李泰原本想,去洛陽就去洛陽唄。他的太子阿兄卻是從小就受群臣稱讚,可是阿兄也是從小養尊處優,何時吃過苦頭?聽說還是與不假辭色的御史中丞方易文一同去的洛陽,李泰覺得自己都能想象到他的太子阿兄在洛陽會是怎樣的灰頭土臉。光是想,就已經十分令他精神振奮,更別說阿兄還帶上了太子妃蘇妧。太子阿兄對蘇妧的喜愛李泰是見過的,恨不能將她捧在手心上,讓天下人都與他一樣寵愛蘇妧。這對夫妻到了洛陽,怕且只是藉著去洛陽巡視災情,實際上是去遊山玩水的吧?李泰確實是這麼想的,與此同時,他也在想,既然阿兄和阿嫂都表現得對洛陽的災情如此關心,那麼他該要怎麼做呢?那時的魏王李泰在住持心中,是個愛吃的小胖子,雖然出身貴不可言,但卻毫無架,很聰明,能舉一反三。他看了佛經,為了使前來燒香拜佛的香客能懂佛經所傳達的真意,魏王還親自寫了佛經故事,寫完之後,做好事不留名,讓住持保守秘密。住持心中十分感嘆,魏王討當今聖人喜歡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心中已經有所偏愛,因此當魏王在與住持說禪時,無意中提起洛陽百姓因為水災而無處安身,該要如何是好?住持說上天有好生之德,魏王放心,佛祖都看著他們呢。魏王:“可我身為天子之後,我父親的子民正在遭受痛苦,身為兒子的是,也要為父親分憂。太子阿兄為此還親自到了洛陽去巡視災情,而我卻一身輕鬆與住持談論佛法。佛法無邊,住持,我想要為洛陽的百姓祈福,您願意幫我嗎?”“阿彌陀佛,既然是為百姓祈福,老衲又怎會不願意幫助魏王呢?”那時的魏王李泰,許多事情不能做得太明顯,他只能是巧妙地別人無意中發現一些事情,譬如說佛經故事是他寫的,譬如說他曾經和慈恩寺的住持與諸位僧人一起為洛陽的百姓唸經祈福,時間持續了整整三天三夜。可隨即,又有訊息從洛陽傳到長安。才經歷了洪澇的洛陽爆發疫情,疫情十分嚴重,洛陽八百里加急的信件送到長安的時候,說收容病人的地方每天都在死人,人死了也有新的病人進去,卻沒有任何一個已經被治好的病人。父母聽說此事,連發幾封信件,催遠在洛陽的李承乾和蘇妧回長安。可李承乾卻好像是沒看到長安送去的信件似的,更甚至李泰還聽說太子妃蘇妧更是與民間聖手百里夷一起聯手,為洛陽百姓治病。昔日魏王府的幕僚杜楚客與魏王說道:“太子殿下並未與聖人唱反調,也並沒有順從。魏王,有人認為太子殿下是借洛陽的疫情提高自己在民間的聲望。”李泰:“怎麼說?”杜楚客:“不管太子妃蘇妧和百里夷能否在洛陽的水疾一事中有所建樹,但在危急之際,聖人和皇后殿下連番催促他們回長安,他們並未聽從,在天下人看來,太子殿下和太子妃此舉並非是任性妄為,而是在與洛陽百姓同生死 。若是他們因此患上了水疾死在洛陽,撈到的不過也是個身後名而已,可若是他們命大不死,他們此舉會讓他們受盡天下百姓的愛戴。”畢竟,平民百姓眼界有限,又怎會知道李承乾和蘇妧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他們只知李承乾和蘇妧明知道洛陽十分危險,但並沒有棄他們而去,反而留下來與他們共患難,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事情?李泰聽了杜楚客的話,冷笑,“無妨。福兮禍所伏,你又怎麼知道,太子殿下和太子妃此舉,是否會為日後埋下隱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