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能看到你們兄妹都已長大成人且能夠和睦相處,母后心裡高興啊!今日是你登基稱帝的日子,你父皇留下的基業就交到你手上了,母后希望你能讓這個國家富強興盛,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不要在有什麼打打殺殺的戰爭了。”
“母后,自古以來我華夏大地合合分分,分分合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說到底,父皇建立的大隋天下只是我自古華夏國土的一半,還有一半現在江南陳後主手上。?兒準備歇兵兩年,先讓我大隋國內百姓休養生息,生活好起來。兩年後,?兒準備起兵南下滅掉陳國,以使我華夏錦繡江山重的一統。到那時我大隋才可說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
“?兒啊!難道你父皇打下的半壁河山還不夠大嗎?何必非要去滅亡他國呢?再說,江南、嶺南之地大多偏避貧窮,百越蠻荒民族多的數不勝數,實乃雞肋之地,取之何用。”獨孤皇后不解的說道。
“母后,此言差矣!先不說江南嶺南之地我漢民佔據多數,就說百越蠻族也多是古越國、楚國遺民,屆時只需數年民族和解和睦政策,便可使百越民族消失,而成為我漢民一部。再說,江南、嶺南氣候適宜,水土滋潤,處處皆可成為糧倉。那裡更加適合百姓繁衍,遠勝我朝這關中地區。加上南方臨海,便可加強海上貿易,一艘貨船從餘杭便可出東海,下南海。那東海、南海廣有域外國家,我大隋朝一個瓷碗便可換回一兩黃金,一匹絲綢便能換回千斤。總之,要想使我大隋萬事興旺,必須滅掉南陳,建設江南,開發嶺南。否則,我大隋便被南陳、突厥等國封閉在內陸動彈不得。”
“好了,母后說不過你,你想怎樣就怎樣吧!母后這裡還想替你幼弟說句好話。”獨孤皇后拉過一旁楊諒的手,輕聲的說著。
“母后請講,?兒在聽。”
“諒兒是你父皇親封的漢王,現其封地被你所佔,母后代他求你,能否放諒兒回返南鄭,繼續做他的漢王?”
“既是母后說了,?兒不敢不從,五弟可在京城保有一處府邸,更可隨時返回封地南鄭城居住。只是,只可作為一個閒散親王,逍遙一生,不得掌控兵權了,還望母后理解?兒苦衷。”
不待獨孤皇后說話,一旁的楊諒忙插言道:“二哥放心,經南鄭一戰後,小弟閉門思過終悟出一個道理來,那就是,外封之王只需讓封地百姓富足安康,讓百姓敬仰就算是做的好了。封國百姓安危便交由中央皇權管轄即可。封國擁兵必生亂!”
“五弟真乃金玉良言也!正是此理。二哥再為你補充一點,汝在治理封地時,當採用我朝統一的土地政策及其他治理國家的政策法規,決不能在外與二哥這裡有所不同,成為實際的國中之國,久而久之你的後代子孫便容易生出分離之意來。”
“二哥放心,漢中官員便由二哥這裡派遣就是,小弟及後代子孫不在掌兵,皆由中央朝廷派駐兵馬就是。”
“好!既如此,二哥便由你回去,免得母后擔心與你。”
“多謝二哥,多謝陛下!多謝母后了!呵呵---”楊諒開心的說道。楊二見狀也和母后、妹妹們笑了起來。
“唉!就是你那大哥被貶去了榆林寒苦之地,今生不知還能否一見?”獨孤皇后見自己幼子的問題得到了最圓滿的解決先是開心,突然又想到了自己的長子楊勇的境況,頓時有生傷感。
“母后,大哥因錯被貶,也是依律行事。貶去榆林已是?兒能想到的最佳之地了,那裡怎麼說都距京城不遠,若是母后相見大哥了,便去一封信召他入京便是,難不成?兒還敢從中作梗?就算母后不去召他,每年母后生辰及父皇誕辰,大哥也會回京的,這是?兒特批的。母后也不必為大哥的生活擔憂,他在那裡過的滋潤的很吶!”
“好!那就好,母后這就安心了。”獨孤皇后喜得眼淚都流了出來,一旁的瓊花公主連忙取出絲巾為她擦拭著喜淚。她和文皇最擔心的情況看來沒有發生,這讓老邁的獨孤皇后欣慰不已。
“母后,?兒還有一事請母后為?兒做主。”
“?兒可是要迎娶那王家妹子?”
“是,也不是。”
“哦?何謂是也不是?”
“母后只說對了三分之一,?兒不僅望母后同意迎娶王黛,還要一發迎娶後梁王蕭巋之女蕭美娘及?兒的貼身女侍衛出塵妹妹。”
“啊??兒啊!你父皇一生只娶了母后一人,你卻要連娶三女?”
“母后所擔心者便是?兒的後宮生亂,?兒保證一生便只娶這三女,絕不在娶就是。此三女中,蕭美娘為正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