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手中的兩份捷報,一是江淮山陽城來護兒、杜伏威聯名報捷戰報;一為韓擒虎發至盱眙城的捷報。
楊二一怒一喜。
喜的是羅成、羅士信勇猛無敵,親率3萬白馬義從精銳晝伏夜出,連續5夜奔襲江都城。在黑夜掩護下爬城而入襲取了陳國江北重鎮江都城。隨後,羅士信又搶佔了不遠處的陳兵棄守的江都附屬小城江陽城。至此,陳國處在長江北岸的兩個要塞城防被晉軍一舉佔據,將南陳勢力徹底趕到了長江以南。這一奇襲戰果完全達到了楊二對今後剿滅南陳的初期戰略部署,堪稱大捷。
來護兒和杜伏威兩將派伍保領軍4萬埋伏在高郵湖心島數日,趁雨夜偷襲緩慢北進的陳國大將徐子健十萬大軍中的一部,獲得斬殺2萬陳國精銳的戰果,並迫使徐子健大部匆忙回逃至長江邊,並由對岸金口城的陳國戰船救回江南。陳國的這次北伐以徹底失敗而告終,對這一來護兒等江淮晉軍將領們認為的大捷,楊二卻頗多詬病,甚至不喜反怒。
看過這兩封捷報的盧照鄰原本興奮不已,但卻發覺主公閱後臉上並無喜色,更多的反倒是一臉怒意,於是頗為不解的問道:“主公,因何見我江淮軍大勝訊息不喜反怒?擊潰來犯陳國兵馬並巧取了陳國江都、江陽兩城,主公當高興才是啊!”
“世民,你也看看這兩封捷報,你是認為為師該喜還是該怒?”身邊如同跟屁蟲般的小李二趕忙來到桌前拿過桌上的兩封捷報匆忙看著。
“師傅,弟子以為該喜才是,擊潰來犯之敵,我軍幾無損失,並無取怒之理呀!”
盧照鄰身邊的柴紹也不解的看著一臉慍色的楊二,在他看來這兩封都屬捷報肯定無疑,也不知主公因何不喜。
“唉!我江淮大軍不下15萬,羅成又去了3萬,兩軍相加人馬在20萬之上。雖取得兩城當賀,但卻只斬殺陳國軍兵不足3萬。陳國江北之兵10萬餘眾輕鬆逃回江南金口城。以斬殺敵軍數量看遠不及同期雁門薛萬春部。羅成佔領的江北兩城盡成本次江淮一戰的遮羞布而已,本該斷其一臂,卻僅傷其一指,全未達到本王戰前預想,這讓本王喜從何來。來護兒和杜伏威兩將竟還到本王面前報捷?”
“這---。”盧照鄰和柴紹等聽了楊二一番解釋之後,不禁痴呆住了,面面相覷,無話可說。
又聽楊二繼續說道:“本王為確保全殲北犯之敵,特意調派膠州灣我水師大將魯明星及4萬水軍,千餘艘裝備有火炮的戰船到山陽歸他等指揮,卻毫無用場,陳國潰兵逃回金口一日之後,水師戰船才到江都長江江面,未截得陳國一兵一船,水陸兩軍配合失據,此敗筆一也;盱眙、山陽兩軍各自為戰,不通有無,以致羅成部未能派兵堵截陳國南撤之兵,使其大部安然逃脫,此敗筆二也;有此兩大敗筆,還能稱作捷報麼?”
“這---主公這麼說來便算不得大捷了,但佔據了江都也算可喜了。”盧照鄰安慰著說道。
“盧先生,將本王方才之言帶給山陽來護兒和杜伏威、輔公石、魯明星4將,讓他等好生總結,特別是水陸兩軍配合失誤的原因,寫成文字報與本王。此番一戰功過相抵,不獎不罰。”
“是,主公。”盧照鄰信服的答道。柴紹也也不由點頭暗贊著。
眾人離去之後,楊二摸著小李二的頭問道:“為師方才分析江淮用兵敗筆之言你可聽懂?”
“師傅,弟子都聽懂了,特別是師傅那句“斷一臂,傷一指”之說,入木三分,尤其在理,徒兒獲益匪淺。”
“呵呵!好,聽懂就好。”
“嘗聞師傅武藝了得,但弟子還從未一見,師傅能使兩招出來,讓弟子瞧瞧嗎?”
“呵呵!好啊!仲堅我們去後院,本王要給世民露上一手,讓他看看本王本事。”
盧照鄰和柴紹等回到府衙之後,幾人又再次探討了江淮軍的這封捷報,一致認為主公批駁的有理。不再認為高郵一戰為大勝,反而覺得江淮眾將用兵不當,以致放走陳國來犯之敵大部。眾人意見一致之後,盧照鄰主筆,結合主公分析的敗筆之說,寫成一封措辭極為嚴厲的問責信,交快馬送往山陽城。
山陽城眾將接信看後,個個臉上皆有愧意,來護兒和杜伏威兩個主將更是自感有負主公信任,羞愧難當,雙雙上奏洛陽行宮請求自降軍階一級以謝其罪,這是後話。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對楊二來說是極為難得的悠閒和平靜,全國都處於戰後的恢復期。特別是飽受戰火塗炭的中原各州在新政下,百姓積極復耕復產成效顯著;各地匪患基本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