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七回 神醫聖手醫皇后 國公巧言評太子

潞州府才找到千歲。你道千歲到潞州為何?”宇文述此時竟然還在皇上皇后面前賣起了一個關子。

“那卻是為何?吾兒不去潼關反去了更遠處的河東。”獨孤皇后急問道。

“家奴回報說,千歲殿下本要去潼關,但於路發現百姓軍中都卻少食鹽,隨行衛隊也因少鹽而身軟體弱。又聽聞潼關數萬大軍也因少鹽而無法練兵,戰力大減。遂棄潼關而往潞州。現在殿下已在潞州徵募流民數百,於古潞村建設一處鹽場,據說現在每日產精鹽數千斤,成鹽已經發往潼關靠山王爺處,我大隋天下從此將無缺鹽之憂矣!此乃陛下皇后之福啊!”

“哦?那潞州出鹽?兒如何得知?他又如何知曉產鹽之法?”文皇攆須問道。皇后亦覺奇怪。

“據說是晉王殿下新收一奇人,名喚劉炫,冀州人士。學得製鹽之法。”文皇、皇后暗自點頭。

“近傳那阿?在河東潞州招兵買馬,有獨據一方之相,原來竟是為製鹽。”文皇對宇文述和賀若弼說道。

“宇文太傅,?兒即是為國製鹽,那就將製鹽一事全權交由他去作,書信與他,讓他速往京師送鹽1萬斤,以解長安缺鹽之痛,平邑鹽價。你等不知,這鹽價上漲,糧食肉食跟著上漲。百姓生活艱辛無比,朕為此焦頭爛額啊!”文皇低頭來回踱了兩步,接著說道:“太傅,速傳朕的旨意,撥付御林軍5000前往潞州,看護鹽場,不得有誤!”文皇知道,此舉一出,外界不利於晉王的謠言立止。如果晉王是想擁兵自重的話,那皇帝豈能在調撥兵馬給他,那不成了打自己的臉了嗎?

宇文述接旨後忙出殿趕往禁軍部,他要趁此將晉王在禁軍中的親信軍官派往潞州。這撥禁軍中可不能混進太子的勢力,那可是麻煩的事情。

見宇文述去了,現在文皇心情也好。賀若弼趕緊將正事說出來,“陛下,現今皇后娘娘身體基本康復,又有神醫在此,無須擔心。且皇上身體亦無恙,還請陛下早日登朝議政為好。太子年輕缺乏理政經驗,且無心國事,諸事不能決斷,眾臣皆口不敢言,長此以往必誤我朝大事。”

“那太子就真如國公所說的那麼不堪嗎?”文皇臉上略有不喜冷冷的說道。心想,你老賀還是那張臭嘴不改,我的嫡子親立的儲君,就算差點,也不至於像你那嘴裡說的那樣啊!更何況滿朝還有高熲、袁旻、楊孝正等輔工大臣對朝政把關。

賀若弼見皇上皇后不喜,也就不再多說下去,多說多錯,只是最後頗有意味的提了一句,“太子與晉王殿下同為皇子,但在性情上卻有天壤之別,望陛下明察。臣告退。”說完,賀若弼就要往外走。

“國公可通告群臣,明日早朝朕必親往,諸臣公皆不可缺。”文皇在這老賀頭出門之際對他說道。賀若弼在門前略作停頓,即拱手而出。

文皇楊堅是深知老賀其人,心直口快,藏不住事,但從不虛言,且潔身自好,不屬於太子和晉王兩黨。

“王后,看來勇兒是有點問題的。居然惹上了老賀這張臭嘴了。”文皇轉過頭來對獨孤皇后小聲說道。

皇后亦微微點頭說道:“待午後勇兒過來請安時,陛下可仔細問問便知。”

轉過身來,文皇對孫神醫說道:“神醫可就皇宮裡選一住所,也可方便行事。”

孫思邈搖頭道:“陛下,現今皇后娘娘已無大礙,只需喝藥保養,加強運動足以。我既是晉王千歲請來,他那處也早有安排,況我兩個師侄還在晉王府。3日後,我當進宮為娘娘複查,屆時我在傳授陛下和娘娘一套養生拳法,乃是貧道在終南山修行時模仿5種動物動作悟出的。正適合陛下和娘娘習練,每日可作練身之用,有防病益壽之功。今日就到此吧!”

“那朕夫妻二人就謝過神醫了,來人,送神醫歸晉王府,吩咐過去,不得絲毫怠慢”文皇說完,目送孫神醫出門離開。

在皇宮門外,早有仲堅和出塵二人等待師叔多時了。見孫師叔出來,忙迎上前去,隨同迎送的皇家車仗一道回往晉王府。

回到府中客房內,放下醫包行囊。仲堅端過一盆清水供師叔盥洗。出塵則在一旁說道:“師叔,晉王今日有信來,信中說由晉王府出資要在這長安城中擇一大宅供師叔居住,亦作為醫館,可面向城中百姓尋醫問診亦可收徒傳授醫術。不知師叔可願否?”

孫思邈揉搓溼巾,略作思考,說道:“好啊!可在這長安國都設立醫館,廣收門徒,傳習貧道醫術道行,即使人向善又可救治眾生,好啊!”

“那好,我這就跟王府管事說去,讓他儘快選定醫館館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