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5頁

所以,其實梁梓墨想要遷都,只是他一句話的事情,又何必要讓自己去燒腦費神的,想個說法呢?唉!也許,自己和梁梓墨的出生年代不一樣,想事情個處理事情的方法,也完全不同吧!算了!既然他讓想,自己再參照歷史想想吧!武則天當年遷都洛陽,那也是因為她在沒有當上皇后時。在長安皇宮裡的那些,如泣如訴的遭遇,讓她在心裡留下了,不可抹滅的痛苦回憶。在武則天的心裡,長安這座皇城雖然給予了她甘霖,但也曾經讓她苦不堪言。離開長安這塊,另她痛不欲生的傷心地。遷到八百里外的,東都――洛陽!武則天住著,心裡才會感覺安寧。那些痛苦的過往,才不會時不時的從心間冒出來,讓她身心痛楚!再加上,一些政治上的因素!當時雖然唐朝江山已穩固,但是山東一帶卻還有很多佔山為王的匪患。凡官兵到了,這些匪患就出來騷擾。或幾十上百人,看見有朝廷標識的車來了,就一起上前攔路截車。或在地上挖一個大坑,使車輛不能順暢通行。等車輛一停下來,他們就衝出來搶車上的錢財,或者女人!就連高宗李顯要去洛陽,都要將匪首請來與官兵們,同吃同住才能確保一路安全。天子出行,需要盜匪頭目保駕!這對當時的李唐朝廷,是一個極大的諷刺。這也是有失皇家威嚴,和大唐體統的事情。武則天哪裡能夠容忍得了?如果遷都洛陽,就有利於對這些盜匪進行嚴加管制。這樣可以促使社會穩定,更有利於鞏固皇家的統治地位。還有就是經濟上的原因!洛陽一年四季,風調雨順糧食儲備很充足。交通又四通八達,各地運送物資都非常方便。再加上隋朝,隋煬帝遷都洛陽時修的這條大運河。非常便利地,就能將江南的大米,運送到洛陽城裡。不像長安,經常鬧饑荒。有很多次,就連皇宮裡都吃不飽肚子。據歷史記載,高宗曾經帶著百司禁軍,但洛陽四次就糧。再加上朝廷的系統化,官吏不斷增多。官祿開支越來越大!而遷都洛陽,就可以擺脫經濟上的困難,是朝中官員人心安定! 要一座一模一樣的王宮但是,它們在使關中一帶,繁榮興盛的同時。也把這一地區的地力耗盡了。如後來的唐朝,最初建都也是在長安。唐朝在武則天之前的皇帝,就不得不多次“就食洛陽”。劉秀知道,他如今繼之而起的王朝,如果繼續定都長安的話,則發揮的餘地甚微。另外一個原因,是王朝末期的動亂,對長安地區的破壞。王莽統治時期,長安先後數次被攻破,人口銳減,滿目荒涼。昔日的恢宏與繁盛蕩然無存,已喪失了繼續為都的條件。而劉秀本是南陽的世族地主,他建立政權主要依靠,起自宛洛一帶的地方割據勢力。所以,他必須避開,其它地方割據勢力的鋒芒。待到鞏固了自己的根據地、站穩腳跟之後才能再做企圖。同時,來自北方的少數民族,當時的匈奴人的威脅,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漢王朝天下未定,還沒有足夠的精力同匈奴對抗。此時,選擇“退避三舍”未嘗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唉!總之,這些君王遷都的目的都只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