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女至多帶一對金花,顏明潼屋子裡那麼多好東西,卻沒什麼首飾,也不過手串鈴鐺之類,她也不常戴,倒有一串珍珠手串常捋在腕子上,襯著她愛穿的那些重色衣裳,腕上一抬就是一片珠光,紀氏吩咐完了看見明沅抬頭看過來,笑一笑道:&ldo;沅姐兒那千字文,可背會了?&rdo;千字文印成冊不過薄薄幾頁,又是不求甚解囫圇吞棗,她早早就會背了,澄哥兒不獨教了她這個,還把《三字經》也拿出來教她,這個更容易上口,聽了兩天,一氣兒背下來再沒有錯的。若覺得這便起了蒙,那還差得遠,蒙學十三經,越到後面越是難學,澄哥兒到如今也才學到《幼學》,這些東西不獨要背要寫還要說得出道理來。明沅坐著把兩篇俱都背會了,紀氏含笑點頭,等她背完了,瓊珠端了點心上來,是廚房裡早上剛裹出來的桃花燒賣,皮子不知拿什麼揉成桃花粉的,開口捏成個桃花盛開的樣子,裡頭的東西卻跟燒賣無異,只是料更多些。紀氏跟顏連章俱是南邊人,廚房灶上的人也都是南邊帶過來的,到得穗州,又學了些時新點心樣子,各取所長,蒸出來的點心也有許多是紀氏都沒吃過的,這一個便是平姑姑知道紀氏身子好了,特意囑咐人做上來的。紀氏果然看了便笑:&ldo;皮子這樣粉透透的,倒難為她想著了。&rdo;說著挾起一個來給明沅,細巧巧跟朵花兒似的,放到嘴裡兩口就嚼沒了,卻能嘗得出是拿蝦ròu春筍拌米做的餡,明沅秀秀氣氣的吃著,這時候該吃點了,可她每餐都吃的飽足,倒不太餓。&ldo;這穗州的菜色也只這些點心還能入口,每回往外飲宴,那上來的湯盅兒又不能一動不動的撤下去,再沒見人吃著荔枝還喝涼湯的。&rdo;紀氏也挾了一個,見明沅吃的香,跟著食了兩隻燒賣:&ldo;沅姐兒這吃相倒是個好福氣的,看著都饞人。&rdo;明沅吃東西是真吃,明湘明洛兩個在紀氏面前總歸拘束,便是留她們用飯,也都端著不敢下筷子,紀氏這才放了她們回去跟姨娘一道用,怕她們吃的不足,長不好身子。明沅卻不一樣,她筷子勺子用的好不說,吃起飯來特別有勁頭,教了她細嚼慢嚥,她也還能吃一碗稻米蒸飯,還配著小菜跟湯,紀氏看著她吃,自家也覺得有味。她拿帕子抹了嘴,含過香湯漱口,卷碧便笑:&ldo;太太不常往下邊去,我還聽下邊小丫頭說,廚房裡殺過豬,那豬肺便叫廚娘收拾起來,她們加了山藥紅棗兒燉湯喝呢。&rdo;上房的丫頭俱是從家裡帶了來的,倒是下面那些個雜役俱是本地人,此地方言難懂,會說官話的更不好請,雞同鴨講攀扯不清,請了人牙子慢慢尋訪,這才安置的齊全了。明沅心頭一動,她到現在也不知道自己穿到了哪一個朝代,她的古代知識有限,紀氏的有幾件衣服還有點像棒子電視劇上穿的,可髮髻首飾好看的卻不只一點半點,這也不奇怪,棒子眼裡什麼不是他們的,照搬照用很正常。她倒是藉著往澄哥兒屋裡去玩的機會,翻看過他的那些書,可澄哥兒年紀還小,看的書也不過那幾本,更不會說到朝代,她手裡捏了書翻看,一多半的字認不準,丫頭們還得哄著她鬆手,怕她把紙給扯爛了。到現在她也不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連姓什麼都是送顏明潼出門的時候,一家子聽那個內監模樣的人說了一句,才知道自己是姓顏的。聽見紀氏跟卷碧兩個說起豬肺湯和鮮荔枝,心裡隱隱約約猜測這裡可能是廣東,可聽地名卻又不是。不過二月底,春風才吹起來,院子裡就開滿了花,按說是才該換春衫的,可紀氏已是連夏裳都預備著發下去了,還特意叮囑喜姑姑:&ldo;這時節最是多雨的,別叫六姑娘受了涼,叫丫頭們該添該減的都勤快著些。&rdo;明沅少見紀氏看書,倒是在她屋子裡坐了會兒,便拿了時歷出來,算算還有幾日明潼能回來。明沅裝著孩子氣好奇,伸頭去看一看,卻沒能看出個門道來,上邊也沒有朝代,她便息了再想探究的心思,恐怕得真的去讀書了,才能從西席嘴裡聽說些。明沅開始幾日還想趁著紀氏生病打聽些東西出來,再後來就又丟開手去,知道了朝代又有什麼用呢?在這裡她的命運恐怕就是從一個後宅,挪到另一個後宅裡去了。紀氏身子好了,精神看上去也好了許多,等著澄哥兒下學這點功夫,不光抽背了千字文三字經,還問明沅:&ldo;沅姐兒往後想學哪一樣?&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