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說我們是英勇的行動。我陳謝兵團已挺進隴海西線,向伏牛山前進。
這樣,便以大別山、伏牛山、魯西南(陳粟)形成一個犄角之勢。在這戰略態勢下,我們解放中原,把蔣介石逼退一條線,是有充分根據與條件的。”
在分析了勝利條件和困難,明確提出了任務後,他號召大家:“重建鄂豫皖解放區的任務是非常光榮的,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一頁。我們的決心是十分堅定的,解放區一定要建立起來,困難一定要克服。
共產黨員的特點是越困難越有勁、越團結。我們要有信心克服困難,我們一定要站住腳、生下根。”
為了完成上述的戰略任務,劉伯承和鄧小平決定乘敵主力被甩在淮河以北,大別山區極為空虛的有利時機,迅速實施戰略展開。命令第三縱隊3個旅在皖西,第六縱隊兩個旅在鄂東,迅速搶佔中心地區的數十縣,肅清民團,發動群眾,開創根據地。第一、二縱隊,中原獨立旅和第六縱隊的1個旅,共9個旅的兵力,在大別山北麓的商城、羅山地區,一面牽制敵人,掩護展開;面就地鋪開攤子,開展地方工作。同時,將全區劃分為豫東南、鄂皖、皖西、鄂東等4個工作地區,組成共產黨的工作委員會,分別由各縱隊抽調部隊和幹部,結合隨軍南下的地方幹部,在統一領導下,開展地方工作。估計到新區鬥爭的複雜性和艱苦性,堅決進行了第四次精簡機關,減輕裝備、牲口,再次隱蔽一批輜重,並積極訓練部隊迅速熟悉南方作戰條件和生活習慣,以適應新的鬥爭環境。
在劉鄧大軍實行展開時,蔣介石慌忙以23個旅的兵力跟過淮河,尾隨直追,妄圖乘劉鄧立足未穩之際來爭奪大別山這個戰略要地。9月初,國民黨軍第八綏靖區(合肥)夏威所指揮的整編第四十六師進到六安、霍山地區,整編第五十八師進到固始、商城地區;鄭州前進指揮所(信陽)張轉所指揮的整編第八十五師進到羅山、信陽地區,整編第十師、四十師經宣化店沿公路向黃安、麻城前進;武漢行轅程潛所指揮的整編第六十五師,經平漢路進到黃安,整編第五十二、五十六師在信陽以南的平漢線和武漢外圍就地分散,摧毀地方政權和後方機關。戰鬥力較強的桂系整編第七師和第四十八師,沿經扶(新縣)、麻城公路向南尋找劉鄧主力作戰。
劉伯承、鄧小平針對這些情況,遵照毛澤東的最新電示,決心在目前幾個月內,避開桂系主力整編第七師、第四十八師,集中力量殲滅中央系及滇軍。他們確定先打戰鬥力較弱且比較孤立的滇軍整編第五十八師,牽制桂系,掩護展開。9月上旬,第一、二兩個縱隊主力和第六縱隊1個旅,在商城以北河鳳集地區打了第一仗,原準備消滅整編第五十八師一部,由於部隊還不熟悉山地、水田作戰,未能達到預期目的。但是,打擊了敵人,調動了敵整編第四十八師和第十師從新縣、宣化店地區回援,掩護了展開。
商域作戰後,國民黨軍整編第四十八師又轉向皖西,整編第七師、第四十師、第六十五師仍在黃安、麻城地區。為了打擊敵人氣焰,繼續吸引敵人向北,劉伯承、鄧小平集中第一、二、三縱隊主力和第六縱隊1個旅,仍以殲滅商城附近的整編第五十八師為目標。9月19日,在商城以西的中鋪殲滅其新編第十旅第二十九團,因而又調動了敵整編第八十五師自光山、潢川地區東援,整編第四十八師一部自六安西援,錯亂了敵人的進攻部署。
接著,以第一、二縱隊主力和第六縱隊1個旅,於9月25日,在光山斛山寨打了第三仗,擊退了敵增援部隊整編第八十五師的進攻。
經過這3次作戰,劉伯承、鄧小平把敵人的機動兵力全部調到大別山以北地區,保障了在大別山南部的鄂東、皖西地區的展開。
但是,這三仗都打得不夠理想,殲敵有生力量不多。因為部隊初到大別山,缺乏在無後方條件下和山地、水田地帶作戰的經驗。加之生活上北方戰士普遍吃不慣大米,穿不慣草鞋,對南方氣候、水土不適。這些,都給部隊帶來了不利的方面。從敵情方面來說,國民黨軍不但糾集大量主力,實施“追剿”,而且利用當地的反動統治機構如保甲、特務組織及保安團隊等進行破壞騷擾,在暗地裡威脅和控制群眾,四處打黑槍,暗殺積極分子,致使部隊給養難籌,休整無安全之地,傷員無處安置。因此,部分指戰員較多地看到區域性的暫時困難,對全國的勝利形勢及本身所執行任務的意義認識不足,克服困難的思想準備不足,對重建大別山根據地的戰略作用和艱鉅性認識不足,甚至在部隊中出現了一些消極避戰情緒和紀律鬆弛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