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1部分

試想愛迪生髮明瞭竹絲電燈,被全世界人所牢記,可我們現在使用的電燈,是後世人經過無數改良重新設計出來的。而我們只記得愛迪生,壓根就不記得甚至根本不知道那些為此付出努力的人。這些人冤不冤?但倘若有一人站出來說電燈是我發明的,和愛迪生無關,並且最後證實真是他發明的,那。

佛教想要名正言順,就必須吞併婆羅門教,否則不管它發展的多好,都會被人認為是婆羅門教的分支,永遠活在婆羅門教的yīn影當中。只有吞併婆羅門教,它才能掩蓋佛教起源於婆羅門教的事實。

當然,佛教最後失敗了。世界第一大宗教是基督教,第二大宗教是伊斯蘭,第三大宗教則是印度教。按理說第三大宗教應該是佛教才對,看看華夏國就知道,佛教的寺廟無處不在,可為什麼會是印度教?就是因為佛教永遠都逃不開印度教的影子。始終都被劃分在印度教之下。就像猶太教、天主教被劃分在了基督教範疇。而伊斯蘭則包含了拜火教等等。

耆那錫克並不甘心做一個傀儡,一旦婆羅門教併入了佛教,他就再也無法享受塵世間的榮華富貴。倘若釋迦摩尼尚在,他即使有異心也不敢表現出來。可現在釋迦摩尼死了,他大可不必懼怕佛教眾僧。

不過,耆那錫克對佛教還是有感情的,他擯棄了婆羅門教的陋習,廢除了血祭和把人劃分為四等的不公平條例,吸取了佛教的jīng髓,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並改教派名字為印度教。

但千年的陋習不是說改就能改的,你讓一個夜夜笙歌的人突然不吃肉不喝酒不準碰女人,除非把他關監獄,不然不和你拼命才怪。對此耆那錫克採用了一種特殊的方式,一教兩制。他把印度教分為顯宗和密宗。提出了出世和入世的理論。

不得不說,這招確實穩定了人心。使得那些僧侶不再有怨言。甘心為耆那錫克賣命。連佛教後來也把這招學去,只不過變成了淨土宗和密宗。

可搖搖yù墜的大廈,緊靠內部改革根本不足以支撐。當時的印度教險象環生,跌入了最低谷,被佛教逼得走投無路。但華夏國有句話,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意志一向堅定無比,號稱金輪法王轉世的阿育王突然槍口一轉,竟然主動為婆羅門教提供幫助,又反過頭來挾制佛教。令佛教的高僧和婆羅門教的僧侶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阿育王這唱的哪一齣。

釋迦摩尼已死,佛教再無真神,沒有人是阿育王的對手。對阿育王的做法,佛教眾人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至於阿育王為什麼會這麼做,當時的印度阿三不懂,可瞭解華夏國曆史的人肯定會懂。

因為在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方面,毫不誇張的說,華夏國曆史上的皇子阿哥們認第二,沒有一個國家的國王敢稱第一。

釋迦摩尼死的時候,曾和阿育王達成協議,吞併婆羅門教。可佛教竄起的勢力太快,讓阿育王的心裡隱隱有些不安。驅虎吞狼可不是上策。

阿育王確實是金輪法王轉世不假,但他這世的記憶畢竟佔了主導的wèizhì,他無法忘記自己還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王者。一個人就算知道自己上輩子是誰又能怎樣,難道就能徹底變成另一個人?恐怕不太可能,上一世是上一世,和這一世兩碼事,這才是人xìng。

倘若阿育王真的幫佛教吞併了婆羅門教,那一個勢力遠超婆羅門教的龐然大物就誕生了。他在世的時候,或許這個教派不敢有異心,但萬一他死了,他的後代不可能壓制住這麼龐大的一股力量。

阿育王的多疑一點沒錯,以當時佛教的野心,沒有做不出的事。不過,他的這招並不高明,無非就是制衡、平衡,華夏國皇帝用爛的招數,也就對印度阿三勉強還有點用。華夏國的大臣早就學會心照不宣,表面在朝堂上你死我活,暗中其實都給對方留後路,心裡有數。

在沒有真神的世界,王者就是最高神。有了阿育王的幫助,婆羅門教徹底脫胎換骨,成為了嶄新的印度教。可佛教已成氣候,印度教也無可奈何。況且阿育王不允許佛教吞併印度教,更不會允許印度教吞併佛教。

印度教有上千年的根基,若論佛陀正宗,非印度教莫屬。耆那錫克作為掌教,亦不希望自己手中的印度教屈居佛教之下。

婆羅門教留下的典籍,遭重新整理,在開篇中寫有一句話,“神雖唯一,名號繁多,惟智者知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告訴世人,佛教的眾神都是我印度教神仙的分身,我才是正宗,萬佛的源頭,任何佛教派系皆出自我這裡。

這句話或許有些狂妄,卻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