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完成上述的戰略任務,劉伯承和鄧小平決定乘敵主力被甩在淮河以北,大別山區極為空虛的有利時機,迅速實施戰略展開。命令第3 縱隊三個旅在皖西,第6 縱隊兩個旅在鄂東,迅速搶佔中心地區,肅清民團,發動群眾,開創根據地。
在劉鄧大軍實行展開時,蔣介石慌忙以23個旅的兵力跟過淮河,尾隨直追,妄圖乘劉鄧立足未穩之際爭奪大別山這個戰略要地。9 月初,國民黨軍第8 綏靖區(合肥)的整編第46師進到六安、霍山地區,整編第58師進到固始、商城地區;鄭州前進指揮所(信陽)張輟所指揮的整編第85師進到羅山。信陽地區,整編第10師、40師經宣化店沿公路向黃安、麻城前進;武漢行轅程潛所指揮的整編第65師,經平漢路進到黃安,整編第52、56師在信陽以南的平漢線和武漢外圍就地分散,摧毀地方政權和後方機關。戰鬥力較強的桂系整編第7 師和第48師,沿經扶、麻城公路向南尋找劉鄧主力作戰。
劉伯承、鄧小平針對這些情況,遵照毛澤東的電示,決心在目前幾個月內,避開桂系主力集中力量殲滅中央系及滇軍。他們確定先打戰鬥力較弱且比較孤立的滇軍整編第58師,牽制桂系,掩護展開。9 月,楊勇、蘇振華率領的第1 縱隊和陳再道、王維綱率領的兩個縱隊主力和第6 縱隊一個旅,在商城、光山地區經過3 次作戰,殲滅國民黨軍8500餘人,將國民黨軍的機動兵力全部調到了大別山以北地區,保障了第3。第6 縱隊在大別山南部的鄂東、皖西地區的戰略展開,但是,由於對克服困難的思想準備不足,對重建大別山根據地的戰略作用和艱鉅性認識不足,作戰指揮及行動不夠迅速,同時缺乏在無後方條件下和山地、水田地帶作戰的經驗,北方戰士普遍不習慣南方生活,致使許多戰鬥打得很不理想。
鑑於此,劉鄧在白雀園王大彎司令部住地召開了全軍旅以上幹部會議,決定對部隊的思想進行一次全面整頓,會議名稱就叫“不握手會議”。
這天,是秋日中少有的陰天,當各縱隊指揮從各地彙集來參加會議時,只見劉鄧首長表情嚴肅,不像以往那樣親熱地同大家打招呼。
會議一開始,鄧小平政委就單刀直入地說:“今天開的是不握手會議,原因大家應該明白。”
接著,一他談了建立大別山根據地的任務,談到部隊作戰和工作的現狀,並嚴肅地說:“越是在困難的時候,高階幹部越要以身作則,鼓勵部隊勇敢地殲滅敵人。我們既反對在條件不可能的時候輕率地去作戰,更要反對在條件可能的時候不敢勇敢地去作戰。部隊必須認真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因為能否堅決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關係到我們在大別山能否站得住腳。全體指戰員一定要牢固樹立起以大別山為家的思想,堅決克服怕打硬仗、”紀律鬆弛等錯誤思想情緒。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帶好頭。“
劉伯承接著講道:“創立大別山解放區,是我黨我軍正確的戰略方針和確定不移的政治任務。要創立解放區,必須打勝仗殲滅敵人,發動群眾實行土地改革。這兩個輪子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而推動這兩個輪子轉動的原動力,則是提高信心,加強鬥志。全黨全軍愈認識自己的政治任務和光明前途,信心就愈高,鬥志就愈強,這兩個輪子的轉動就愈快、愈暢,而創立解放區的程序就愈是突飛猛進。”
最後,劉伯承強調指出:我們進到大別山,處於無後方作戰,困難重重,但要有勇氣戰勝困難,特別是要打好仗。
這次會議後,各部隊領導幹部帶頭,堅決向右傾情緒和違法亂紀現象作鬥爭,大大調動了部隊的積極性,增強了鬥志,很快便使大別山北麓的作戰局面有了改觀。
這時,集結在大別山北部的國民黨軍6 個多師,妄圖合擊光山、經扶地區的劉鄧部隊主力。劉鄧感到國民黨軍重兵聚集於大別山北麓,其大別山南麓兵力空虛,有機可乘。
這時,中央軍委於9 月底發來指示:“鄂東北極端空虛,你們如能乘機迅速派兵攻佔大別山以南,長江以北各縣,必能威脅長江,分散敵人,開展局勢。”
根據戰場態勢的變化和中央軍委的指示,劉伯承、鄧小平作出了乘敵之隙,向大別山南麓展開的決定,以一部分兵力在大別山北部牽制和迷惑敵人,主力即擺脫敵人合擊,乘虛出鄂東、皖西,尋機殲敵。
進入大別山南麓後,劉鄧指揮部隊於10月上旬在發起張家店、歧亭、李家集之戰,殲滅國民黨軍近2 個正規旅,取得了進入大別山後在無後方依託條件下第一個重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