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勘金虜重兵盡聚東京,屢經敗衄,銳氣沮喪,內外震駭。聞之諜者,虜欲棄其輜重,疾走渡河。況今豪傑向風,士卒用命,天時人事,強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圖之。
隔了兩三日,大軍前鋒已進抵朱仙鎮,而岳飛卻在一天之內,接連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遞發的班師詔。這十二道詔旨全是措辭嚴峻、不容改變的急令:大軍班師回鄂州,岳飛本人去“行在”臨安府朝見皇帝。宋高宗發詔的時間,大約是在七月十日左右,正是他得到七月二日克復西京河南府捷報之時,就急忙作出喪心病狂的決定。
岳飛遭受了紹興七年以來的又一次政治e打擊,而這次打擊的分量要沉重得多。這個敢於藐視刀光、斜睨劍影的大丈夫,不禁悲憤地啜泣起來,他面東朝“行在”臨安府的方向再拜,說:“臣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非臣不稱職,權臣秦檜實誤陛下也。”
岳飛終於領悟到一條真理,朝廷是決不允許他抗金成功的。他只能作出一生中最痛心的決定,下令班師。
“契勘金虜重兵盡聚東京,屢經敗衄,銳氣沮喪,內外震駭。聞之諜者,虜欲棄其輜重,疾走渡河。況今豪傑向風,士卒用命,天時人事,強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圖之。
隔了兩三日,大軍前鋒已進抵朱仙鎮,而岳飛卻在一天之內,接連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遞發的班師詔。這十二道詔旨全是措辭嚴峻、不容改變的急令:大軍班師回鄂州,岳飛本人去“行在”臨安府朝見皇帝。宋高宗發詔的時間,大約是在七月十日左右,正是他得到七月二日克復西京河南府捷報之時,就急忙作出喪心病狂的決定。
岳飛遭受了紹興七年以來的又一次政治e打擊,而這次打擊的分量要沉重得多。這個敢於藐視刀光、斜睨劍影的大丈夫,不禁悲憤地啜泣起來,他面東朝“行在”臨安府的方向再拜,說:“臣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非臣不稱職,權臣秦檜實誤陛下也。”
岳飛終於領悟到一條真理,朝廷是決不允許他抗金成功的。他只能作出一生中最痛心的決定,下令班師。
撤軍令自然嚴重地影響了岳家軍的軍心和士氣。原來將士們與家屬相約,不破金軍不團圓,如今卻功敗垂成,中途折回,又有何面目見人。岳飛看到自己這支在強敵面前不屈不撓、毫無愧色的雄師,居然變得行伍不整,“旗靡轍亂”,真是心如刀割,半天不說一句話,最後,他長嘆一聲:
“豈非天乎!”
岳飛夜宿荒村野寺,與部將們相對而坐,久久沉默不語,他突然發問:
“天下事竟如何?”
眾人都不願再說什麼,唯獨張憲回答:
“在相公處置耳!”
然而他的勸勉未能使岳飛產生回師的勇氣。岳飛的退師,使京西的百姓大失所望,很多人聞訊攔阻在岳飛的馬前,邊哭邊訴,說:
“我等頂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虜人悉知之。今日相公去此,某等不遺噍類矣!”
岳飛含淚取詔書出示眾人,說:
“朝廷有詔,吾不得擅留!”
大軍撤至蔡州時,又有成百上千的人擁到衙門內外,其中有百姓,有僧道,也有書生。一名進士率眾人向岳飛叩頭,說:
“某等淪陷腥羶,將逾一紀(十二年)。伏聞宣相整軍北來,志在恢復,某等歧望車馬之音,以日為歲。今先聲所至,故疆漸復,醜虜獸奔,民方室家胥慶,以謂幸脫左衽。忽聞宣相班師,誠所未諭,宣相縱不以中原赤子為心,其亦忍棄垂成之功耶?”
岳飛又以班師詔出示眾人,大家都失聲痛哭。最後,岳飛決定留軍五日,以掩護當地百姓遷移襄漢。
大軍從蔡州南下,回到鄂州。岳飛本人在七月二十七日,率騎兵二千,取道順昌府,渡過淮河,前往“行在”臨安府。他上奏說,自己“恭依累降御筆處分,前赴行在奏事”。
第二節金兵重佔河南
完顏兀朮(宗弼)原以為此次戰爭敗局已定,他夜棄開封府後,正準備渡過黃河,有個北宋時的無恥太學生卻要求進見,對完顏兀朮(宗弼)說:
“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以愚觀之,嶽少保禍且不免,況欲成功乎!”
完顏兀朮(宗弼)經此人提醒後,決定暫不過河。他想起被殺的族叔完顏撻懶(昌)為金朝留下了奸細秦檜,決定加以利用。完顏兀朮(宗弼)在迭遭挫敗之餘,開始了從主戰派到主和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