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部分

“朕昔付卿等以一路宣撫之權尚小,今付卿等以樞府本兵之權甚大。卿等宜共為一心,勿分彼此,則兵力全而莫之能御,顧如兀朮,何足掃除乎!”

在此類冠冕堂皇、慷慨激昂的言詞背後,真正加速的正是向仇敵求降的步伐。儘管宋代輕視武人的積習甚深,不少士大夫仍然看透了宋廷罷三大將兵柄的真意。明州知州梁汝嘉上奏認為,這表明朝廷“無復進取之計”。曾任荊湖北路安撫使的劉洪道聽說岳飛罷宣撫使,為之“頓足抵掌”而“流涕”。

岳飛在紹興十年已承受了第二次政治、打擊,但他卻萬萬未曾料到,自罷宣撫使之日始,慘重的大難行將臨頭。

第十六章冤獄碧血

第一節直道危行

金朝都元帥完顏兀朮(宗弼)經歷紹興十年和紹興十一年幾次大戰的挫敗,不得不承認“南宋近年軍勢雄銳,有心爭戰”,而決意講和。紹興十年秋,完顏兀朮(宗弼)曾正式寫信給秦檜說:

“爾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且殺吾婿,不可以不報。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也。”

他提出以殺岳飛作為和議的條件,秦檜自然是惟命是從,而關鍵在於宋高宗本人對此書信與講和條件持何種態度。

岳飛是戰功赫赫的將帥,又是身為執政的高官。按宋太祖秘密誓約的規定:“不殺大臣及言事官,違者不祥。”十五年前,宋高宗殺害上書言事的陳東和歐陽澈,結果只是極大地提高了犧牲者的聲譽,而使自己揹負難以洗刷的惡名。以後宋高宗一直引以為訓,不敢輕易開殺戒。秦檜對胡銓恨之入骨,在自己的一德格天閣中寫上胡銓等人的姓名,“必欲殺之而後已”。然而在宋太祖秘密誓約的約束下,只要宋高宗未予首肯,他始終無法殺害官卑職小,而又貶黜流放的胡銓。

儘管岳飛的生命也受宋太祖誓約的保護,但宋高宗為了對金媾和的成功,加之對岳飛的忌恨,故在秦檜的慫恿下,決定殺害岳飛。在淮西會戰時,宋高宗一面褒獎岳飛,“見苦寒嗽,乃能勉為朕行,國爾忘身,誰如卿者”;另一方面,卻已與秦檜進行罪惡的謀劃。罷岳飛兵權,僅是完成了第一個步驟。

秦檜和岳飛在和戰問題上,自然是勢不兩立。岳飛看到紹興十年秦檜奏中所引“德無常師,主善為師”之語,認為此言“飾奸罔上”,氣憤地說:

“君臣大倫,比之天性,大臣秉國政,忍面謾其主耶!”

兩人的仇隙更深。但是,秦檜對韓世忠的憎惡,也不亞於岳飛。紹興**年間,韓世忠曾命部屬假扮紅巾軍,企圖襲殺金使張通古,破壞和議,雖因部將告密,而未成功,卻使秦檜切齒痛恨。按秦檜的盤算,是一不做,二不休,先害韓世忠,後殺岳飛,這兩人正是他的主要政敵。

五月上旬,三大帥任樞密使和副使不足半個月,宋廷即命張俊和岳飛前往淮南東路。在名義上,他們的任務是“措置戰守”,“方國步之多艱,念寇讎之尚肆”,“當今行陣之習有素,戰守之策無遺,伐彼奸謀,成茲善計”。

事實上,他們的任務一是羅織韓世忠的罪狀,二是肢解原韓家軍,將其大本營由淮東前沿的楚州,撤往江南的鎮江府。這正是宋廷準備降金的又一重大步驟。張俊的頭銜是“按閱御前軍馬,專一措置戰守”,岳飛的頭銜是“同按閱御前軍馬,專一同措置戰守”,加兩個“同”字,作為副職。宋廷規定,他們對前沿軍務可以“隨宜措置,專一任責”。在樞密使張俊和樞密副使岳飛到前沿後,留在“行在”臨安府的另一樞密使韓世忠,便處於有虛名而無實職的地位。

原來秦檜早已物色到一條走狗,這就是淮東總領胡紡。胡紡原先因奉承韓世忠,“奴事”韓世忠的“親校”耿著等人,步步高昇。他後來又見風使舵,趨附秦檜,紹興八年、九年韓世忠襲擊金使的計劃,便是由他出面告密的。三大帥罷兵權後。胡紡依照秦檜的發縱指示,出首控告昔日“奴事”的物件,說耿著自“行在”臨安府回楚州後,散佈流言蜚語,“二樞密來楚州,必分世忠之軍”,“呂祉之戒,不可不慮”,“鼓惑眾聽”,並且“圖叛逆”,“謀還世忠掌兵柄”。秦檜下令逮捕耿著,以酷刑逼供,企圖由此牽連韓世忠。

當張俊和岳飛離開臨安府前,秦檜曾在政事堂布置使命,示意岳飛“以羅織之說,偽託以上意”,並且假惺惺地說:

“且備反側!”

耿直的岳飛明瞭秦檜的用心後,便嚴詞回絕,說“世忠歸朝,則楚州之軍,即朝廷之軍也”。“公相命飛以自衛,果何為者?若使飛捃摭同列之私,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