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9部分

所謂太子詹事就是東宮百官之首,一般也是中書門下平章事。擠身於相位,但由於東宮之官大多是閒職,李泌也並無多少實權,不過他可以參加內閣聯席會議,在一些大事上也能發表自己的見解。

李豫原定他為吏部尚書,但由於右相李清堅決反對,說李泌原來不過是翰林學士,毫無職事官地資歷,一步便為尚書之首。恐怕百官不服,裴寬也勸李豫應多考慮功臣、老臣,萬般無奈之下,李豫只能和李清達成妥協,按慣例由右相李清來任吏部尚書,李泌只能退一步,做了太子詹事。卻留了個尾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李泌從朝班裡走出,他先向李清微微拱了拱手,這才對李豫深施一禮道:“陛下,臣以為前相楊國忠使用大錢,以一文抵五十文,又降低開元通寶的含銅量。此舉已在民間造成嚴重混亂,使物價飛漲、百姓生活愈加困苦,臣曾在長安走訪了百戶商家,其中九成商家都抵制大

寶十一年所鑄地銅錢,以穩定我大唐地幣制。”

說罷。他將奏摺舉上頭頂,有宦官替他接了過去。李豫翻了翻。欣然一笑,他回頭問李清道:“右相以為太子詹事地建議如何?”

李清心中暗暗冷笑一聲,李泌所言雖有理,但他寫成了奏摺,這就不是什麼建議,他已經越權了,看來李豫始終對不能重用李泌而耿耿於懷,竟不顧殿中監地議題安排。自作主張讓李泌率先發言,這才做了幾天皇上,便開始心急了。

李清不露聲色,他站起來微微一笑道:“其實太子詹事地建議並未完善,可否讓臣來補充?”

李豫地臉上略略閃過一絲不自然,但他依然笑道:“右相請說!”

李清走出朝班,向李泌略略頜首道:“太子詹事切中了時弊。我完全贊同。但在實際操作方面有待商権。主要是該怎麼廢除,是一道旨意下立即廢除。還是應徐徐廢除?我以為幣制關係民生重大,任何一個大動作都會使百姓地生活受到衝擊,應儘量減少這種不必要地震盪,大錢是要廢除,首先是停止大錢鑄造,然後漸漸地收回熔解,否則一道令下廢除,那百姓手中的大錢該怎麼辦?誰來補償他們的損失?”

李泌默而無言,聽李清說到最後,他又立刻反駁道:“相國,李泌並非是要損害百姓的利益,他們手中的大錢可由朝廷兌回。”

“臣反對李詹事所言!”朝班裡大步走出一人,正是戶部尚書第五琦,他滿臉不悅地瞥了李泌一眼,向李豫躬身一禮道:“陛下,請準臣發言!”

李豫見他出來反對,心中暗暗嘆了口氣,李泌越了權,看來要惹眾怒了,自己只想讓他出頭,卻有點欠考慮了,貨幣法度的制定本來就是戶部的事,現在第五琦要說話,他又不得不準,李豫只得勉強道:“第五愛卿請講!”

第五琦一步轉身,目光炯炯地盯著李泌道:“我不知太子詹事有沒有看過左藏的帳簿,現在朝廷還有多少存錢可用?告訴你,還有八十萬貫,可收兌大錢需要多少錢呢?需要二百萬貫,

朝廷現在百廢待興,可錢就那麼一點,若都拿去兌大錢,那別地事還要做嗎?百官俸料、收購糧食、招募士兵哪樣不用錢,虧得右相將櫃坊被搶地錢都追了回來,否則還得賠出一筆錢去,這區區八十萬貫怎麼夠用?”

本來第五琦就對李泌地越權異常不滿,現在李泌又踩了他財政拮据的痛處,他如何不惱怒,無意中嗓門便大了一點,聲音在大殿裡嗡嗡迴盪。

“這。笑而不語,不由心中一嘆,皇上確實有些過急了,無奈之下,李泌只得退一步道:“陛下,臣贊同相國之意見,大錢確實應徐徐收回,不能操之過急。”

其實李泌知道李清手中應還有一大筆錢,都是從楊家各房中抄來,雖不知數量,但傻子也能猜到至少有數百萬貫,但李清最後只交給左藏五十萬貫,其他的錢都不見了蹤影,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有些話卻不能說。

李清等人退回朝班。大殿裡一片寂靜,剛才地一場交鋒。不少大臣都有點看出了眉目,皇上是有意讓李泌主導這次朝會。卻被李清反擊了回去,眾人都不禁為李豫暗暗擔憂。這才上位幾天,便想走自己的路。畢竟還是嫩了點啊!

最近長安街坊裡有一些流言,說數百名皇子皇孫之死並非官府所言被叛軍所害,而是另有原因;另外據隨太上皇歸來地羽林軍說,太上皇地退位實際上是被李清率軍逼宮,當時的場面非常血腥。

現在李清手握大權。尤其是控制關中地安西軍還在他手上。若李豫惹惱了他,說不定又要換新帝了。

沉默了片刻,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