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向皇帝謝罪啊,想向天下謝罪啊。他也想向陶然說清楚,都是他的錯,不是皇帝的錯啊。
所以他才要求陶然來迎接他,他說他本想跪求陶然的。
但陶然竟然說皇帝想殺他。
他很委屈。他明明是一片忠心!他也不願意相信皇帝想殺他,皇帝都殺了他爹了,殺得光明正大,如果皇帝要殺他,那就在帝陵砍了他的頭吧,讓他們父子一個下場,也好警醒世人。
之後,陶然還特意設下埋伏要害他。幸好護衛忠心,把他救了。
他逃出來後怎麼想都不願意相信皇帝會聽陶然的想殺他!必定是陶然說謊!他與皇帝情深意厚!
陛下,您真想要臣的命嗎?
您明知只要您不喜臣,臣就寧願去死,一刻也不願意多活。
若您當真不喜臣,臣就此辭別您了。
只是陶然乃小人!陛下絕不可信他!他私蓄兵馬,與萬應城黎家、河谷祁家有染!其心險惡!陛下!莫忘誅賊啊!
有的時候,先告先贏。
而且陶然之前在帝陵祭祀時逼迫皇帝的手段確實有點過分了。
當然,皇帝的回應也很迅速,並沒有站著讓陶然欺負。
這至少說明皇帝和朝陽公主不是乾等著捱打的脾氣。
現在花萬里和陶然的其中一個人,已經冒出頭來,向大家證明,他是活下來的那個。
所以現在的真相,只有花萬里說的這一個,除非陶然再冒出來說第二個,不然大家只能相信花萬里這個就是真的了。
況且這本來就是皇帝和朝陽公主與陶然的爭鬥,目前來看,勝負已分?
鳳凰臺的反應很快,皇帝已經立刻派人去河谷祁家詢問:聽說朕的大臣陶然在你家?他人在嗎?在的話,讓他快回來,朕和大家都盼著見到他平安無事的樣子呢。
同樣的聖旨也沒有忘了萬應城黎家。花萬里說這兩家都跟陶然有染,皇帝當然要挨個客氣詢問,看是誰家藏了他的重臣。
這兩道聖旨發出沒經過徐公的同意,徐公得知時,聖旨已經不知怎麼回事溜出鳳凰臺了。
徐樹問徐公要不要追回來。送聖旨的使者就是朝陽公主籠絡的那些人,眼下似乎是看陶然和花萬里兩邊相爭,越來越多的人跑去找朝陽公主了。
徐公搖頭,“這兩道聖旨,沒什麼問題。”
都是皇帝該做的。讓他來,他也會選擇發這兩道聖旨的。
他問徐叢,這兩道聖旨是魯國王姻建議的嗎?
徐叢說,是。朝陽公主對這王姻已經稱得上是言聽計從了,之前的心腹都拋到腦後了。
不過那個心腹,叫簡章的,晉人,好像也沒什麼不快,跟這王姻稱兄道弟,親熱得很。
讓本來想看他們兩個鬥起來的人都很失望。
徐公說:“這簡章,是不是就是去見花萬里的傳旨?”
徐叢:“正是。”
徐公:“嗯……叫他來,我有話問他。”
姜儉聽到訊息後,先去跟朝陽公主說了一聲,生怕她不懂,還特意跟王姻也說了一聲。
王姻不知這簡章是誰,但他攀上朝陽公主後,簡章就立刻伏首,沒替他找一點麻煩,是個相當有眼色的人。他點點頭,道:“你只管放心去。如果你明日還沒回來,我就讓公主想起來,把你叫回來。”
所以如果徐家有危險,簡章只要撐一天一夜就能安全了。
姜儉不算完全放心,不過也沒別的辦法。他不認得這魯國大夫,自然不敢信他,也就沒有自報家門。
他來到徐家,立刻就被人帶了進去。傳旨雖是末流小吏,但在皇帝身邊的,當然更貴重點。
他沒受任何折辱,等的時候還有徐家子弟相陪。等徐公有空了,才把他領進去。
徐公見到他,就讓他一五一十把當時花萬里說的話都給學一遍。
姜儉就學給他聽。
接著,徐公又挑出幾句,讓他重點說一下花萬里當時的表情、語氣。
姜儉邊沉思邊回憶,也慢慢說出來了。
徐公又問他,他在花萬里營中,是怎麼進去的,誰領他進去的,那人長什麼樣,又說了什麼話。花萬里營中他都看到了什麼,大帳裡有什麼樣的擺設,還有沒有別的人,花萬里穿的是什麼衣服、什麼鞋,等等細節。
姜儉這回就真卡殼了,拼命回憶,使勁去想,仍答不出三成。
徐公笑道:“過去數月你仍能記得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