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臺的人都是傻子。他們不聽公主的話,早晚要後悔的。
他跟隨公主從魯到此地,什麼時候也沒見公主犯過錯。
既然公主城和萬應城都開始種馬草,那馬草一定是好東西!
他還把這個訊息送到了外面,果然聽說的人得知是公主城先做起來的,都紛紛響應。
所有的商人都知道,只要跟著公主,就能賺錢。
馬草種得多了之後,公主果然就拿出辦法來了。只不過是在地上挖坑,將馬草壓實,壓成方塊,立刻就可以運出去了!這樣還不易發枯,哪怕放上十幾天,運到地方後開啟,裡面的還是新鮮的。
現在除了鳳凰臺之外,河谷那一片全都需要大量的馬草。他們打來打去的,自己的事都不幹了,連餵馬的馬草都要從外面買。
價格再低賤,走這一趟也不虧。
那些城裡的有錢人都想逃出來呢!
再說了,路上還能拾些奴隸帶回去。來回都不空手,他怎麼會不發財呢?
這時,外面的護衛過來說:“撿了一個人。”
商人點點頭說:“死了沒?沒死就喂點水扔到車上去帶著吧。”
護衛說:“沒死也只差一口氣了,已經灌了水,放在車上了。不過看起來是個當兵的,手腳都不錯,沒殘廢。”
商人:“看他的命大不大吧。命大的話,回到鳳凰臺,公主肯定願意收下。”
他路上拾的人,基本都“免費”送給公主。這樣的禮物,公主一定會收,還不用多花錢,多好!
第702章 送行
夏季; 往年這個時候; 城外應該都是旅人和商人; 走親訪友的百姓; 來往兩地的歌伎樂伎等。
“看看外面; 看看城裡。”毛峰指著街上:“現在是夏天; 外面卻一個乘涼的人都看不到,連小孩子都不出來了,你見過這樣的華城嗎?”
仇道千沉默著不說話。
毛峰是鳳凰臺毛氏子弟。少年就出門求學,之後就再也沒有回過鳳凰臺。他三十四歲時投到華城仇氏門下,成了仇道千的賓客; 兩人之間亦師亦友; 後來他娶了仇道千之妻的妹妹,兩人更加親密無間。
仇道千的心事只有他知道,在整個仇家; 他也只敢以毛峰面前說說心裡話。
毛峰之前就不太贊成仇家摻和進去; 可那個雲賊來索了三次糧後; 又打起了華城丁壯的主意; 要在華城徵丁; 仇道千這才轉而投向了義軍。
可華城並沒有自己的軍隊; 族中也沒有擅長領兵的勇士; 哪怕投入義軍; 對華城而言不過是換了一個找它要糧要錢的而已。
這段時間以來; 仇家已經把城中富戶都給要遍了; 城中百姓也吃了大苦頭; 街上沒有哪家店鋪還敢開門,百姓也只敢把家門緊緊關上,男人和女人都不敢出來。
毛峰建議仇道千從義軍中脫離出來,不要管什麼義軍了。
仇道千發愁他現在離開,反而會被義軍中的其他人記恨,就是雲賊那邊也不會放過他。
毛峰說:“我願意去鳳凰臺,見一見我的族兄,或許……如果鳳凰臺那邊願意站在華城這邊的話……”仇道千不報希望。鳳凰臺外強中乾,皇帝連雲賊都放走了,現在這裡打成這個樣子,各家都在拼命的集結兵力,屯集糧草,打造兵器,皇帝不是一樣管不了嗎?
可現在除了找皇帝求救之外,也沒有別的路可走了。
仇道千最後只能答應毛峰,讓他去。
他親自替毛峰挑選從人和護衛,準備行裝、馬車,把毛峰送出了城,依依不捨地對他說:“如果不成,就早些回來吧。”
毛峰握著他的手重重的拍了拍,“放心交給我吧。”
仇道千目送馬車遠去,仍舊愁眉難解。
鳳凰臺。
姜姬正在聽風迎燕解說戰報,順便吸引一點地理知識。
雲青蘭和義軍發生大戰的地方,是一片平原,也正是她當年到鳳凰臺時經過的那一大片眼饞的好地,非常適合百姓耕種居住。
但正因為那裡適合人居,所以那裡的大姓、小城特別多,星羅棋佈。可以說走兩步就能碰到一個村鎮,村裡能隨隨便便找出兩三個有幾百年歷史的大姓。
人多、地多、糧多,雲青蘭在挑選搶劫物件時,理所當然選了那裡。
她之前接到的不交稅不交賦的奏表,也在其中——人多膽子大。都覺得自己可以站起來伸伸腰,不聽皇帝的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