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3部分

告示說徵召壯年男子修造宮牆、宮殿、宮道。

還需要年少兒郎抄寫文章。

也需要女子入宮執役,服侍公主,紡線織布製衣做鞋。

就連老人也有差事。告示上說年四十以上的老人可以打掃大街,注意燈火蠟燭,防備盜搶劫賊等。

這則告示很快在鳳凰臺下引起了許多爭論。

有人認為這是在濫用民力。這不是在強迫百姓們工作?鳳凰臺下的百姓可不是窮人,他們可比魯國那偏遠地方的著姓大族過得還要舒服呢。他們大多數家中資產,兒孫自小讀書,女兒養在深閨,婦人不需操持賤役,家中奴僕成群。

這樣的百姓,會因為一則告示就去搬石搬磚,揮汗如雨的幹活嗎?這樣家庭養出的婦人女子會願意走出家門,不要奴婢的服侍,去侍候一個聲名狼藉的公主嗎?

何其可笑!

世家都等著看安樂公主的笑話。

他們認為這則告示,一定會引起百姓的反對。

而另有一部分人尚在觀望之中。因為他們搞不清楚安樂公主此舉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

這安樂公主到了鳳凰臺以後一直閉門不出,不讓大家見到小太子,她自己也不露面。

毛昭和白哥除了拿一些話來搪塞大家之外,最近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催著城中城外的百姓不停地打井,打深井。

因為近幾個月沒有下雨,確實也有人開始擔心是不是要乾旱。

但是乾旱這種事情跟鳳凰臺實在沒什麼關係。

如果附近沒糧了,鳳凰臺完全可以向別的城求糧,甚至都不需要聖旨,只要風聲傳出去,天下無數忠臣義士,難道會讓皇帝餓肚子嗎?

誰會相信皇帝住的地方會缺糧呢。

除了擔憂家中的花草泉水會不會失了風致,其餘皆是一笑了之。還有人譏笑毛昭和白哥竟仿小役行事,真是落魄了。

但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之外,百姓們看到這則告示並沒有反對也沒有嘲笑,反而開始蜂擁而至。

女人齊聚宮門前,道願意服侍公主。

未滿十歲的少年與少女們湧入學府,拜在龔香門下。

一些原本在家中以為自己已經成了兒孫們的拖累的老人也蹣跚地走出家門,有的人不知要先去衙門或城門口進行登記,索性直接在家門口掃除街道,巡視街頭巷尾,驅趕在此處徘徊的生人。

有許多人還跑到神女廟前登記領糧,王姻不得不在神女廟前新設了一衙。

整個鳳凰臺好像突然間擁有了不同尋常的活力。

而鳳凰臺上下,也確實有許多的工作,正亟待展開。藉著這股東風,龔香與王姻的工作突然一日千里,以極快的速度建設起來。

城外的流民村也受到了影響。

這些流民不像城中百姓一樣現在才開始“工作”,他們早就有工作了。

首先就是修路和造屋,一切都是輕車熟路,不管是劃區還是建屋,商人在其中也充當了奇特的“嚮導”。

最先建起來的永遠都是商人們的倉庫與市場,而依著市場修建的房屋也很快就被商人們或租或賣。

城外的田地也很快被商人搶佔。除商人外,還有不少百姓都是跟著姜姬來的,比起鳳凰臺的百姓和流民,他們也是熟練工。

他們大多是聽說了姜姬到鳳凰臺來了,就紛紛拖家帶口的跟著搬了過來。蓋房子、搶田地、僱奴開荒一整套,做得熟練極了。

小兒也早早的送到學府去抄寫,女子們也在家中開始紡線織布,製衣製鞋。

而鳳凰臺的變化也影響了這裡,首先就是冒出來了新的紙坊。

鳳凰臺下以前的紙坊造的紙都十分精美,便宜的紙沒人用。

但現在不同了,紙坊十日之內冒出來了四五家,全是價格低廉的紙張。

沒有花紋,沒有香氣。唯一的好處就是便宜。為了結實耐用,紙都是厚紙,不能成卷,只能成冊,又因紙質泛黃,又稱黃冊。

黃冊送到了姜姬等面前,然後又從她手中分賜給王姻等人。

姜姬對王姻說:“魯字使用簡單,以後公文往來都用魯字吧。祭祀等重要場合,還有聖旨之上才用紀字。先這麼辦。”

王姻道:“遵命。”

姜姬:“舊典章抄寫的怎麼樣了?”

王姻:“還需要一些時日。不過鳳凰臺下擅文字的人還真不少。”這真的方便了不少。

第673章 自投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