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密麻麻的日軍帳篷中穿行著,越往北,日軍就越發密集。這大冬天的,日軍當然不可能脫了軍服睡覺。有些日軍還是睡眼惺忪的模樣,這種傢伙基本沒弄明白怎麼回事,就丟掉了性命。雖然心裡面還有些惴惴,但是一團長催促著部隊迅猛向前。諸多帳篷裡面的殘留日軍理論上並沒有能力改變戰局的發展。但是一旦進攻受阻,那局面可就被動了。
三營快追上一營的時候,右前方突然出現了一大股日軍,雙方之間隔著密密麻麻的帳篷,等到互相發現的時候,距離已經不足百米。兩軍的指揮官們立刻組織放排槍。好歹工農革命軍訓練有素,前排的同志蹲下放排槍的同時,後排的同志幾乎是同時臥倒。這種比拼意志的對射頃刻就在雙方的佇列中打倒了不少戰士。日軍營地中也有不少的積雪,人撲在上面就有點向撲進了一個很簡單的掩體一樣,對射中工農革命軍有輕機槍,佔了不少便宜。不過敵人卻勝在數量大,日軍很快就分散了兵力,從帳篷空隙中繞過來,很快對射再次變成了刺刀戰。
與18軍遇到的雪夜刺刀戰情況不同,現在天空晴朗,大風吹散了雲彩,蔚藍的天空,明亮的陽光,以及呼嘯的風聲。捉對廝殺的中日兩軍戰士可以非常清楚的看清楚對方的每一個細節。
因為參加過濟南攻城戰,15軍對近距離戰鬥中刺刀的作用甚至比18軍更加了解,在濟南城頭,部隊面對密密麻麻的敵人,子彈打完了根本就來不及上子彈,為了能夠把蜂擁而上的敵人幹掉,38軍不止一次與敵人進行了刺刀戰。而每一次刺刀戰都非常有效的擊潰了北洋軍的攻勢。自此,38軍以及從38軍中分離出來的四個師,都非常重視刺刀戰。在這等短距離內的戰鬥,15軍直接選擇了刺刀戰。日軍還是以為刺刀戰能夠輕易擊敗中國軍隊。他們挺著刺刀繞過帳篷,就看到對面15軍的指戰員們已經挺著刺刀衝了上來。
15軍主要是山東籍戰士,他們身材大大超過日軍的小矮個。而且人民黨大力發展飼養業,戰士們入伍後伙食普遍很好。日軍只是與工農革命軍一交手,雙方的體力差距就展現出來了。刺刀相交的時候,山東籍的戰士們幾乎是原地不動,而日軍輕則趔趄,重則退了一兩步。工農革命軍採用的是三人一組的拼刺刀戰術,日軍對拼的姿態稍有破綻,另外兩名戰士立刻就能趁虛而入,解決日軍的性命。
在雙方隊形比較密集的時候,工農革命軍中低階指揮員們的手槍,近距離點射更是百發百中。只要手槍沒有出機械故障,每一顆子彈都能幹掉一名敵人,至少讓敵人受傷。僥倖沒有死於手槍下的日軍,隨即被衝上來的工農革命軍戰士用刺刀戳死。
戰場是最沒有商量餘地的場所,因為每一個失誤都要用生命作為代價。日軍第七師團並沒想到對手工農革命軍如此精通肉搏戰,更糟糕的是,日軍還認為自己的對手還有著甲午戰爭時候的中國軍隊特點。即便是火力佔據優勢,遇到肉搏戰就會士氣大損,甚至直接崩潰。為了這樣僵化的理念,日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如果沒有輕敵的話,從斜後方插入一營與三營的日軍是有可能阻截住三營,至少能夠拖延三營前進的步伐。刺刀戰中,這股四百多人的日軍片刻間就被消滅。有些日軍甚至嚇得尖叫著躲進了帳篷裡面,工農革命軍的同志當然不可能衝進去。大家稍微散開後,有同志往帳篷裡面扔進手雷,一聲巨響後,帳篷氣球般由內向外被炸的粉碎,躲在帳篷裡面的敵人是衣服徹底破碎,一身血肉模糊兼帶焦黑,即便沒死也丟掉了大半條性命。在酷寒中,他們根本苟延殘喘不了多久。
一團團部指揮三營留下少量部隊追擊逃竄的殘敵,主力部隊繼續向前衝去。一營此時已經遭到了敵人的多面夾擊,儘管敵人還沒有能夠統一指揮,不過蟻多咬死象,三面遭到敵人猛烈射擊,一營幾乎被壓得抬不起頭來。三營的增援後先是壓制住了右邊的敵人,讓一營緩過手來。中日雙方的戰鬥終於進入到了陣地戰,日軍好不容易阻擋住了一團的攻勢。此時一團已經攻入了日軍營地超過400米的深度。有了突破口,工農革命軍的後續部隊殺進了日軍的宿營地。或許是天氣太冷的緣故,零下二十幾度的氣溫中,儘管戰鬥越來越激烈,卻沒有發生什麼“火災”。這給後續部隊清查日軍帳篷倒是帶來了一些麻煩。有些帳篷裡面躲著日軍,在搜查時造成了一點傷亡。只是這點傷亡和日軍的反撲相比就完全算不上什麼了。
第七師團師團長根本沒想到自己背後竟然突然出現了工農革命軍的大部隊,而且這支軍隊的進攻如此犀利,先頭部隊竟然攻擊到了師團部的帳篷不到兩百米的距離。在一片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