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這麼喊,可是這話無論如何都出不了口。李蓮英眼睜睜的看著慈禧帶著一種罕見的惶恐拿起那小冊子,然後翻看起來。
看著看著,慈禧的眼眶紅了,她像是想緩和疲勞般眨了幾下眼睛,竟然有眼淚順著臉頰滾滾而落。
“太后!”李蓮英哽咽著說道。
“下去”慈禧答道。
“老”李蓮英想繼續說什麼。
“下去!”慈禧喝道,“都給我下去!”
宮殿裡頭的宮女太監都不敢違背慈禧的意思,在李蓮英示意下,眾人靜悄悄的退出了大殿。
等這些人都下去了,慈禧用手絹擦了擦眼睛。身為一個女人,慈禧有很多次哭泣的經驗。少年時父親死的時候慈溪哭過,青年時丈夫咸豐死時慈溪哭過,中年時親生兒子同治死時慈禧哭過。在被東宮慈安刁難的時候慈禧哭過。在與大臣談起政局的時候慈禧哭過。可那時的痛苦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別人,或者是慈禧根本不得不哭。
這次的流淚對慈禧是一種很新鮮或者說是非常遙遠的感覺。慈禧因為自己而留下了自哀自憐的眼淚,慈禧已經完全忘記了上次有這種情緒到底是什麼時候。慈禧甚至根本無法確定自己是否因為自己哭過。
《慈禧的這一生》並不含任何辱罵的內容,由於採用的是白話,行文裡頭那種隱隱的同情感覺慈禧能夠讀的出來。公告等於是評論,小冊子裡頭是正文。慈禧從沒見過這種實話實說的東西。雖然這種東西本該是人死之後才會寫的東西,但是人民黨就是以給慈禧蓋棺定論的角度寫了慈禧的一生。
不知道行文者到底是誰,但很明顯對慈禧的一生頗為了解。各種重大歷史事件講述的清楚明白,對慈禧各種行動的記載也頗為清楚。讓慈禧從未想到的是,這小冊子是將慈禧一生所作所為做了諸多分析評價。不是批評,不是贊同,不是咒罵,自然也不是歌功頌德。慈禧受過的教育,樹立的理念,在各種經歷中學到的東西,以及一些特點。小冊子對其講述的極為有理。
如果小冊子是胡說八道,或者一味的批評,慈禧絕對不會有這樣的激動。但是恰恰是因為有著一種同情的意味在裡頭,反而打動了慈禧。
這麼多年了,第一次真正有人把慈禧當作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女人來看待。慈禧也曾經是一個可愛的孩子,曾經是一個希望當好妻子的年輕婦女,也是一個真心愛著自己兒子的母親。也是希望能夠拯救大清的皇室成員。這本小冊子根本不迴避這些東西,而是坦言陳述。
所以這本小冊子得出的結論,慈禧就無法完全置之不理付諸一笑。
“慈禧的失敗不僅是她個人的失敗,更是是舊制度的失敗。慈禧的罪惡不僅是慈禧一個人的罪惡,而是滿清腐朽制度的罪惡。如果一定要給慈禧下一個定語,慈禧,也就是葉赫那拉?杏貞,是滿清舊制度最頑固的堅持者,也是滿清舊制度最堅定不移以及最有力的捍衛者之一。如果她死了,她大可毫無慚愧的在地下對滿清皇帝們說,我盡力了。”
看到這裡,慈禧不能不哭泣。身為女人,當有人,特別是敵人竟然能夠如此端正的給與評價,慈禧回想起自己的一生艱辛,怎麼可能沒有自哀自憐?
可反賊就是反賊,除了對慈禧給與了比較公正的評價之外,還對慈禧實施的各種手腕進行了分析,文中講述清楚了這種手腕的特點,營運方式,以及效果。對這種純粹基於領導者個人利益與無能才要採取的手腕進行了批駁,並且將其罪惡歸結為滿清腐朽制度。但是,看到這些合情合理的評價,這些原本必須藏在最深處的東西被人明明白白的揭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慈禧覺得莫名的惶恐。
特別是最後一部分是對慈禧未來的描述,裡頭講的清楚,慈禧現在必須將頑固保守派扶上臺。因為其他派系執政的話,只怕慈禧都無法被認真的埋葬。文章裡頭嘲諷了宗室的無能,又講了保守派的無用。慈禧因為長久的玩弄政治手腕,根本就不可能讓國家走上任何真正的合理道路。慈禧一死,遵循著慈禧開的道路,滿清會一頭扎進死亡的深淵。
當然,文中把慈禧將“立幼君”,“殺光緒”的策略也講的清楚明白。
在最後,小冊子用這樣的話做了結束,“在滿清朝廷以及民間充滿了立憲維新要求的今天,慈禧為了繼續維護滿清腐朽舊制度,不得不逆歷史而動。慈禧死了之後自然看不到,不過這種反動註定會被粉碎。用不了幾年,慈禧試圖維護的一切都將被粉碎。這是不可能以慈禧個人意願扭轉的局面。我們寫本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慈禧以及中國人都能看清這個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