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之路充滿艱辛,蒙古軍沿途追捕,他們被迫棄馬走小道,兄弟二人以鹿角車載著年邁的老母親,一路逃回黃河南岸。
這件事讓人肅然起敬,自古非孝子不忠臣,這是衡量一個人本質的唯一準則。完顏兄弟寧死不棄老母親,不僅為他們贏得了巨大的聲譽,更是他們一生忠勇事蹟的源頭。
高傲的人不能被激怒,更加不能被侮辱。完顏陳和尚重回軍隊,對蒙古人的怒火無法抑制,哪怕金國分派給他的是雜牌部隊,仍然被他訓練成了一支硬到難以想象的鐵軍。這時他率領著四百騎衝向了蒙古人,對面的赤老溫無法想象,完顏陳和尚是抱著怎樣的信念。
戰前,完顏陳和尚沐浴更衣,像對待一場宗教盛典一樣對待這場戰爭。
這世上永遠都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身份高到沒有海拔指數的赤老溫,聲名顯赫到位居人類歷史之巔的蒙古軍隊,都倒在了這支由前戰俘率領下的充滿了復仇慾望的雜牌軍腳下。
赤老溫坐擁八千蒙古戰士,敗給了四百名金國忠孝軍!
訊息傳來,金國上下空前振奮。這是自蒙、金交戰以來女真人取得的第一場大勝仗,別說什麼參戰部隊不是女真嫡系,也彆強調蒙古軍大意輕敵準備不足。勝利是硬道理,勝利是奢侈品、急需品!一時間,完顏陳和尚的大名蜚聲中外。
而蒙古人漠然視之,算你小子幸運吧,真正怎麼樣,等俺們大選出結果了再看。
大漠深處的大選結束,蒙古滅金戰爭正式提到日程,可具體怎麼行動,內部存在著兩個截然不同的聲音。
一個來自於去世兩年之久的成吉思汗,他曾經在死前秘密地告訴了兩三個人,他個人制訂的滅金計劃。他們是窩闊臺、拖雷,或者還要加上耶律楚材。
成吉思汗的計劃是: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這個戰略不像是蒙古人制訂的。印象中蒙古鐵騎以純粹的戰力碾壓一切,不必用什麼陰謀詭計,就可讓全世界臣服。
這不過是一種偏見。相比於戰力,蒙古人的智慧更加出色,後世人們只看資料的話,會找出哲別、速不臺以兩個萬人隊橫掃呼羅珊、波斯、阿哲兒拜佔、阿拉伯伊拉克,逾太和嶺(今高加索山)向北,擊敗阿速、勒思格、薛兒克思、欽察合臺諸部聯軍,再滅亡涅培兒河(今第聶伯河)流域內的斡羅思軍等一長串匪夷所思的戰績,一定以為蒙古人神勇天縱,是天生的戰士。
這沒錯,可其間哲別等人頻繁使用反間計、離間計,一次次從內部瓦解了敵方聯軍,這才取得了上面輝煌的勝利。
所以產生自成吉思汗頭腦中的滅金計劃,必然是智取,絕不會只使蠻力。既然這樣,人類歷史長河中首屈一指的戰術大師訂了計劃,還有必要存在別的說法嗎?蒙古人像神一樣崇拜他,又怎麼會有反對的意見呢?但真的就有。
新任大汗窩闊臺。
越是資歷淺薄的領袖就越急於證明自己,他有新的點子。繼位的第二年,他親自出徵主持滅金大計,所制訂的計劃與成吉思汗的借道宋境、迂迴埋伏正相反,他要強攻衛州(今河南汲縣),進而強渡黃河,之後直面開封。
打下開封,就可以滅亡金國,這多省事。
窩闊臺合罕認為憑藉著蒙古戰士無與倫比的肱二頭肌可以搞定一切,那麼戰爭機器就要以這個思路開動。這位蒙古大汗二世命令蒙古漢族系統裡的史家大將史開澤進攻衛州。
金國在上一場大勝裡沉醉,好多年沒有舒展過的心靈變得強健。蒙軍來犯是嗎,打回去!金國皇帝給完顏合達增兵至十萬,完顏合達給完顏陳和尚增兵至三千,渡黃河支援北岸的衛州。
戰爭變得簡單粗暴,像是回到了蒙古初期、金國初期的時代,兩個少數民族拔出刀子來聚眾互砍,看誰先撲街既然是這樣,那麼人數翻倍的忠孝軍成了戰場上的太陽,完顏陳和尚複製了不久前在大昌府的奇蹟,他再一次擊敗數倍於己的蒙古軍。
之後,世界突然間安靜了。
蒙古軍居然一敗之後全軍退走,沒有再糾纏衛州。為什麼會失敗,女真人想不通。難道成吉思汗死了,蒙古人武功全失?
武功全失的是窩闊臺合罕,他被迫回到了他老爸的思路上去。鐵一樣的事實讓他清醒,他真的不是他老爹,而他老爹也真的沒把蒙古帝國完善。
成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