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3部分

至於之後的追贈、蘇東坡的制文,是一個讓人玩味的諷刺。那居然是王安石平生大敵司馬光說了一句話,宋朝當局才賞了下來。

——“介甫文章、節義過人處甚多,但性不曉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遠讒佞輻輳,敗壞百度以致此。今方矯其失,革其弊,不幸介甫謝世,反覆之徒必詆譭百端,光意以謂朝廷特宜優加厚禮以振起浮薄之風。”

這些話除了開頭稍微肯定了一下王安石的人品之外,沒有一處不是在罵人。

翻譯成普通話就是,王安石這人的本質還是不錯的,可是性格有問題還很笨,要命的是還特別喜歡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由於這種本質,他把忠貞純潔的人都趕走了,弄得滿朝廷都是些小人。現在我剛剛要改變他的過失,可他卻突然死了。我料到他死之後肯定會有很多的反覆小人打擊他,藉此進入我們光明偉大的舊黨隊伍。所以我認為,朝廷應該給他些優厚的撫卹名分,以免助長浮淺刻薄的風氣。

我的翻譯有錯嗎?

如果沒錯,大家應該明白,他哪有半分對王安石的認同,僅有的一點點善意,也是為了所謂的朝廷風氣。好了,回頭說司馬光。

他終於死了,對他,我是有話要說的。他的人品、作為,在前面已經就事論事、夾敘夾議地說過了,現在我要討論的是他的成就。

在此,我很想知道百度主機的所在地,很想擁抱一下它的主控者。萬能的百度中關於司馬光的記錄頭一句話是多麼的精確啊。

司馬光,北宋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散文家。

這是事實,司馬光除了歷史知識、文字能力之外,用我們東北話來說,他就是門山炮。政績和人品不再多說了,現在看他的主項、歷史。

史學界有句話,叫“千古兩司馬”,即西漢司馬遷、北宋司馬光。這兩人不僅都姓司馬,兩人的著作也大體相當。

《史記》、《資治通鑑》。

基本上這是公論了,可是我一直很不認同。我不會因為我寫的是宋朝,就把宋朝的人物無限上綱,好去滿足讀者們的追星慾望。這兩位司馬先生是太不相同了,簡直是兩個極端,連帶著兩人的著作也截然相反,從性質到目的,都水火不相容。

司馬遷是敢講真話的人,因為李陵事件,他說了句公道話,結果被漢武帝下獄,為了能活著出來完成《史記》,他忍痛接受了宮刑。這是多麼大的犧牲,是多麼執著的追求!

看司馬光,他的政治生涯在元祐出山之前,一直都只盡百分之八十的力,從來不會把自己扔進鬥爭的漩渦,忘我投入地工作。直到高太后掌權之後,有了百分之百的安全保障,才施盡辣手。

他是多麼的聰明、多麼的謹慎

看兩本書的修撰過程。《史記》是司馬遷的個人成就,他出獄之後雖然還有西漢的官職,可是不再是修史的太史令了,寫《史記》是秘密地進行,寫完之後也沒打算上交皇帝,而是要藏於名山,以待後世。

《資治通鑑》不同,它的作用是教皇帝怎樣治理天下,可以說是皇帝科班的教科書。在寫這部書時,司馬光有豐厚的俸祿,有精英班底,寫成之後呈交宋神宗,得到了大筆賞賜。

最重要的一點,是兩者修史、治史的心靈差別。

《史記》是光明、公正、博大、堅貞的,司馬遷雖然在身體上失去了男性的功能,可他始終是個不屈不撓保持自我的漢子。他寫書時敢於說真話,指出歷代皇帝權貴的錯誤,連當朝的漢武帝都一視同仁。更有甚者,他把西漢王朝創立時的死敵項羽提高到了帝王的身份,和劉邦一樣享有“本紀”的待遇。

反觀《資治通鑑》,開篇從周朝開始,結稿在五代末年,他本人生活在宋朝立國將近百餘年的時代了,可半點宋朝的事都不提。

多麼的明智,絕不惹半點的麻煩。這又是多麼的懦弱啊,這本書的本質不是教人怎麼當皇帝嗎?那麼本朝前幾位皇帝的得失是最重要的內容,居然為了自己的安危徹底忽略。

如果在生存的前提下,司馬光也許沒錯。可是就不要侮辱司馬遷了,兩者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人物。一個連真話都不敢講、兩面三刀一輩子的人,根本不配談歷史創作。

畢竟,歷史最基本也最重大的意義就在於——真實。

第十四章 聖人PK文豪

這世上有些人是極特殊的個案,他們活著時是人間的妖孽,死了之後仍然是個噩夢,不管是什麼事,只要和他們沾上點邊兒,立即就變味了。

比如司馬光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