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數多等於拳頭大,拳頭大還很謹慎。梁氏在外形上看還真不太像草包,她把重兵集結在平夏城下,攻城由嵬名阿埋負責,另分配出去一部分精騎由妹勒率領,遠遠地兜到外圍,時刻警惕宋朝的援軍。
除此以外,在更遠的大外圍,派西夏駙馬罔羅屯兵羅薩嶺牽制熙河兵團,大首領布心屯兵梁檉臺、嵬名濟駐守白池,抵禦鄜延、秦鳳諸路。
這樣遠近搭配形成梯次,既圍城又打援再牽制,可以說面面俱到了。按著梁氏的思路,戰爭以這種形勢進行,宋朝膽小的話,她可以穩穩地拿下平夏城,拔掉這根釘子,順便砍死一大批宋朝官兵,重現永樂城戰績;如果宋朝膽大,敢調動兵力四下增援的話,她能把平夏城周邊變成屠宰場,讓無數的宋軍死在這一戰裡。
那時會產生一個新名詞,叫“平夏城攪肉機”。
算盤打得啪啪響,充分發揮出女性同志們的工作特點——慾望大、心眼細、特別狠。可惜她這次遇上的人不對,宋軍從主將章楶開始,每一個參戰的人選都透出來一股股的邪氣。
除了平夏城裡的醉鬼守將外,看看外圍的幾位援軍大佬。援軍的主將是涇原路副都總官王恩,其餘的是環慶軍種樸、秦鳳軍王道、熙河軍苗授。四路聯軍人數並不多,應該沒超過上次的8萬人,之所以變少了,一來是宋朝的軍事主管樞密院慌神了,他們嚴令章楶要兼顧全域性,不能把賭注只押在一點上;二來是平夏城想中心開火,必須得給郭成以足夠的實力,如果郭成先頂不住了,一切全倒。
人少是固定了,下面看這幾位將軍都是什麼樣的貨色。
種樸是種世衡的孫子,姓種的人不必說了,沒一個是按常規打仗的,坑蒙拐騙、借刀殺人、設局出千,什麼樣的招兒管用他們用什麼,往好裡說是智將,要是換成西夏人的話,就是狗日的雜種、缺德的東西!輪到第三代小種相公種樸時,這種風格繼續得到了發揚。
他是當時西北軍裡最優秀的參謀。
苗授我們都知道的,他獨斷專行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主將就在身邊都敢搞小動作,這是個合格的軍人嗎?可是從另一方面來看,他搞出了上次那樣的大烏龍,連累1000多名精銳騎兵掉懸崖,上級都不嚴懲他,下級繼續信服他,是因為什麼呢?
此人是戰場上的英雄,就算犯規也是為了勝利!
秦鳳路的王道不大出名,是個實幹派,沒什麼好說的。重點聊一下援軍主將王恩。能相信嗎?這樣重大任務的負責人,他的履歷表上第一行字居然是——膽小,遇到敵人時轉身就跑!
王恩跑時運氣很衰,正巧被當時的長官一把抓住。這下好了,殺一個逃兵,振奮本軍士氣,這買賣哪個指揮官都會幹。眼看著未來的王主將就要被執行戰場紀律,關鍵時刻奇蹟出現,那位長官猶豫了一下,居然把他放了。
這是絕對的奇蹟,因為當時的長官是苗授!為勝利不顧一切的苗授竟然沒殺臨陣脫逃的王跑跑,怎麼看都透著詭異。
詭異是這兩人之間的主旋律,好多年之後,當年的逃兵居然當上了苗授的上級。這中間有什麼古怪嗎?答案是沒有。要知道王恩、苗授都是神宗時代的軍官,在這個時間段裡,每一個軍人都充滿了機遇,每一個士兵都有升官的可能。
只要你有足夠的勇氣與戰力。
王恩一生之中只在最初的戰鬥裡逃跑過,初臨戰場嚴格地說這不是罪過,之後王恩的表現是驚人的,不管他別的方面怎樣,在戰場上他像戰神一樣常勝不敗。
王恩的勇敢是冷兵器時的典範,他曾經在蘭州城下冒著西夏人的槍林箭雨廝殺,身中數箭反而更加勇猛;曾經面對數萬敵軍單人獨騎出陣與敵將較勝,震懾整個戰場。他身處西北,讓東北方面的遼國人都知道他的名號,稱之為“涇原王騎將”。
當初的王跑跑,已經是位鐵血軍人,成為西北軍的軍中之膽。章楶選中了他,看中的就是他能在危境中給軍隊以必勝的勇氣。
勇氣之外的是狡猾。
前面說過西夏梁太后的佈置堪稱面面俱到,無論宋朝怎麼搞都死定了。她連營百里分路設防,把幾百裡周圍都變成了西夏軍的防區,看著多周密啊,可惜半點用都沒有。王恩、苗授、種樸他們不知道怎麼搞的,居然帶著好幾萬人在30萬敵軍的集聚地裡找到了空子,運動到了平夏城周邊的一個山坳裡。
鬼知道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那真是上帝不知道、梁氏不知道、整個西夏兵團都不知道,當圍攻平夏城的戰役打響之後,西夏人半點都沒覺得有什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