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姑姑福身:“奴婢遵旨。”
永寧殿裡,宮相如與幾個大臣,為內閣的幾個大學生,全部在接到急召之後聚集到了這裡。胡太后的突然暴斃,對朝廷來說,絕對屬於個大事。
張明先是有聽說了些小道訊息,小聲問起了宮相如:“宮大人,據聞太后的病最後是您確診的,說是太后娘娘是中了天咒去世的?”
“是不是天咒,在下不敢肯定。”宮相如謹慎作答,“有關天咒的記載可以見於史書,然而,已經有許多年沒人見過,在下也沒有親眼見過,不能隨意下這個結論。”
眼角掃了掃宮相如那副清冷的長臉,張明先想,記得剛還有人說,說宮皇后一樣是中天咒死的,這宮相如居然一點都不為所動,到底這宮家人,該叫做廉潔,還是叫做無情。回頭接上對方的話說:“宮大人您這話是沒錯的。要真正確定是不是天咒,除非找到施法的相關證據,將罪犯抓起來讓其供認作案的事實。但是,太后乃尊貴之身,有誰敢詛咒太后呢?”
宮相如對此輕輕咳了聲嗓子:“張大人,不怪在下提醒您一句。說太后娘娘中邪的王太醫,還在永壽宮門口跪著。有王太醫的前車之鑑,在下絕對沒有這個膽子敢在聖上面前說太后是中邪。天咒不過是聖上自己唸的,至於說太后得的是天咒這話,聖上自己也絕對沒有承認過。”
張明先聞言,兩眼一瞪,猛然收住聲音。說天咒是何物,算不算是中邪的一種,不好說。但是,皇上此舉是表明了,家醜不能外揚。哪怕黎子墨自己本人,都以為天咒的可能性最大。
“感謝宮大人提醒!”張明先拱手謝道,差點要在皇帝來到之後鑄成大錯。
宮相如小心回了禮:“張太傅客氣。”
過了會兒,黎子墨走了進來,幾位大臣垂首。
輕輕拂過龍袍,轉身坐到龍椅上,嘆:“諸位愛卿,爾等都知道了太后薨逝的訊息。朕召各位來,是想與各位協商,該如何給太后辦這個喪禮。”
幾位大學士,包括張明先在內,眼神一番交流,之後由張明先走出來,回答:“聖上,依照我朝風俗,太后薨逝,聖上要輟朝五日,素服,在此期間,一切國家對外事務停止。若聖上想大赦天下,藉以告慰太后之靈,對天下百姓表達太后仁慈之心,都是可以的。”
黎子墨聽完他這話,似乎對他最後一句最有感觸,說:“當年,先帝,以及朕的皇后去世,各是朕大赦了天下嗎?”
張明先略作沉思,答:“回聖上,臣等記得,先帝駕崩大赦天下,是慣例。皇后去世時,倒是沒有。”
那時候沒有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剛打完仗,國情都不安穩。大赦是必須有前提條件的,因此把一些不該放的犯人放出來,對本就不安定的國內而言不是什麼好事。
說完胡太后的好話,張明先又進言:“聖上,國喪這事兒辦不辦,怎麼辦,都是要看情況的。若國情不允許,聖上可以決定秘而不發。”
“這其中的厲害,朕清楚。當初先帝有交代過朕,如果時局不穩,先帝也想秘而不發自己的喪事。先帝為帝期間深受子民厚愛,所以,先帝駕崩時,舉國百姓深切哀悼,並沒有讓先帝擔心的事兒發生。因此,朕大赦了天下。皇后去世那會兒,由於與大宛交戰,一段日子,朕都將皇后的喪事秘而不發。等皇后的陵墓建好後,朕親自送皇后最後一程,國喪是草草了事。太后今兒去世,國內雖然是太平,然而,一切歌舞昇平背後,朕以為,太后這個過世,過於突然,若昭告天下,唯恐民心不穩。”
眾臣早已察覺他不想給胡太后辦國喪,所以對他這番話語都不奇怪,紛紛表態贊同。
對於眾臣的表態,黎子墨眯了眯眸子像是深感滿意的模樣,道:“相信太后地下之靈,定是能理解朕和眾臣的一片苦心。太后的陵墓早就安排好在先帝的身邊。不過,先帝的墓上次朕去探過,因為下雨的緣故,有部分需要修葺。太后的墓,暫時放在小云嶺吧。”
張明先等人,均因他此話在內心裡一驚。
雖說永寧殿與永壽宮,自從宮皇后去世之後,早有傳說是生了罅隙,有些不合。然而,表面上這麼多年看來,黎子墨孝敬胡太后,過年過節,都沒忘胡太后,孝禮做到天下皆知。胡太后對登基後的兒子十分關愛,這是不可否認的。母子之間的關係,一直在外面的人眼裡,叫做孝有孝道,母愛光輝,無人能挑剔和指責。
可是,黎子墨現在口裡突然提及的小云嶺,卻不是皇家的墓園雲嶺,名字只差一個字,實際情況是天差地別。小云嶺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