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9部分

也許,沒有砥礪就沒有鋒芒吧,古人說多難興邦,也有一些道理的。

雷瑾其時已經感覺到這“墨骨”和“墨經”有些不平常之處,比如不怕能把黃金熔融的高溫,在那樣的高溫下安然無恙;這已經夠蹊蹺了,這一點完全與絕秘檔案上的記載不相吻合,而且墨骨和墨經原本也不是裝盛在這金瓶之中的。

或許這眼前的墨骨和墨經,還有其它什么暫時不為人知的奇怪之處?

據雷瑾所知,墨骨和墨經確實很早就流入了吐蕃之地,很長時間不知所蹤,至於中原南北,幾百年間傳出的各種關於墨骨和墨經的線索都是家族逼不得已而時不時偽造出來,用以誘導魔道之人來回奔波的欺騙詐術。

想到這裡,雷瑾不由有種啼笑皆非的感覺,這種事也能弄假成真?有可能么?

難不成還與喇嘛們有關?

——————————————————————————————

2005。9。15釋出

第五章 石炭黑黑 鼓譟洶洶箭矢飛

出寧夏鎮城,沿驛道北行。

雷愚樵叼著一掛旱菸鍋子,鼻樑上架著付水晶石磨製的眼鏡兒,騎在馬上晃晃悠悠,就這么著往石嘴子去。

黃銅的旱菸鍋子,羅漢青竹做的煙鍋稈子,半尺多長的綠瑪瑙嘴子,繡花煙包兒搭在胸前,那拳頭大的黃銅煙鍋子黃澄澄閃亮,那綠瑪瑙嘴子綠得耀眼,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位的家中廣有錢財,又是特愛顯擺的主兒,雖然四十好幾的人了,還是一副紈絝的派頭,愛現的脾氣,浮華淺薄的習氣到老也不改。

在他前面,一個家僕騎馬前驅;後面,騎馬跟著兩個帳房先生和兩個家僕,這就是他此行的全部班底了。

西北人出門必帶弓刀兵器防身,這是邊陲士民的習慣,他們這一行六人自然也個個都是帶齊了弓刀,連兩位帳房先生都沒有忘記帶上兩張弓一壺箭一口長刀一柄匕首。

西北幕府不禁人民擁有弓箭刀槍,但是規定必須領取‘兵器公憑’,不得幕府之特許,不許可人民私藏弓力超過三石的強弓,也不許可私藏盾牌甲冑,更不許可私藏弩、拋石機和諸般火器。

雷愚樵這一行攜帶弓箭刀槍自是符合西北法例,只是往石嘴子去,一路上卻也遇見好幾撥內務安全署巡捕營的巡捕兵查驗,甚至還碰到過兩次“稅務巡檢”的巡檢、巡丁的盤查,這倒不是有什么大事發生,而是他們現在去的地方從理論上講是西北的邊境,再北行就是塞外蒙古韃靼的地盤了,查奸宄宵小,查走私黑梟,查敵之奸細,都屬必要必須。其實即使在塞外,也還有白虎遊騎軍團四處遊走,塞外韃靼如今都遠離邊牆兩三百里駐牧了。

巍巍賀蘭山,滔滔大河濱。

賀蘭山蜿蜒如龍,其最北端,山石嶙峋,突出於滔滔大河之畔,如巨龍伸嘴於大河之中,暢飲河水,因山名石嘴,其地故稱石嘴子。

欲固寧夏,必守石嘴!

石嘴子依山背水,地勢非常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必防之地,河套蒙騎若從大河渡口強渡過河,便可由石嘴子自北向南威脅寧夏鎮防區的腹地。

數百年前,蒙古的成吉思汗率大軍攻党項夏國,便曾兩次從石嘴子處的渡口強渡大河,直逼夏國國都興慶府,也就是現在有‘小南京’之稱的寧夏鎮城,由此可見石嘴子的重要性,因而一直以來便有邊軍銳卒在此駐屯守禦。

自雷瑾的西北幕府治理西北以來,這裡開挖了河渠,引黃河之水灌溉農田,石嘴子這個邊塞要害也成了五穀豐登的肥腴之地,亦農亦牧,一片富庶景象。

現在的石嘴子,除了因地勢險要而備受重視,進駐了一線守備軍團守禦關隘險阻之外,還因為近年工商之業大興,成為了蒙漢互市貿易繁盛的邊塞城鎮。

其地有豐厚的優良石炭(或稱煤、煤炭)出產,石嘴山所產“太西煤”,堅硬烏亮,手觸之不染,燃燒而無煙,好似優質木炭,除了富貴人家用以寒冬取暖,還可以當作焦炭的替代,直接用於冶煉鋼、鐵、銅等,大為節約冶煉成本。

近年西北幕府壟斷專營的多個特大型的鋼鐵冶煉工場,都已經使用石嘴子出產的“太西煤”替代相當部分的焦炭來冶煉鋼鐵,相對於焦炭較高的價格,用“太西煤”替代焦炭還是很划算的,雖然最好的煉焦工場也都在西北幕府的手中。

石嘴子由於以前是邊塞要防,石炭場並不象寧夏鎮城以南的靈武、鹽池一帶那樣,是由其地方上的強宗大姓所控制。河西雷氏飛象過河控制了石嘴子大多數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