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錄製更走出現了兩件好東西這兩件藏品讓藏友也都是十分的歡喜。
上午錄製的一期節目中,一位藏友帶著一個盒子進到拍攝現場,來到鑑定嘉賓面前問過了好,開啟她手上的盒子,裡邊鋪著黃帛,中間是一塊玉佩。
田乃男接過玉佩看了看,問道:,“你這塊玉佩是怎麼來的?”
藏友好像對自己這塊玉佩很有信心,很乾脆地答道:,“這玉佩是我母親的我母親年輕時候曾經照顧過一位老太太一段時間,那老太太解放前是有錢人家的姨太太,手裡存著幾件古董為了感謝我母親就送給了她這塊玉佩。
據說這玉佩當時tǐng值錢的,我母親一隻都不捨得拿出來,前段時間又想起那位老太太了,才又說起這個事。正好聽說你們節目能給免費鑑定,我母親也一直想弄明白這玉佩到底是怎麼個事,所以就報名參加了。”
田乃男對這塊玉佩好像不怎麼感興趣,又問道:,“那你那隻盒子能給我看看嗎,是不是當年那位老太太和這玉佩一起送你母親的?”
,“對啊我母親說,這盒子原來就是裝著這塊玉佩來的。”
田乃男笑了笑,對旁邊的陳老三人道:,“陳老,石老,張辰你們看看這盒子。”
陳老接過盒子看了看,又遞給石老,接著是張辰,都看了一圈,三個人先後都是點了點頭。
一邊的藏友倒是有些莫名其妙了,我要鑑定的是玉佩這幾個專家怎麼拿著盒子不放手呢,難道說這盒子比這塊玉佩還要好嗎?
不待她多想什麼,田乃男就開口了:,“呵呵你這塊玉佩啊,倒也有些年頭清末民初的東西,放一段時間價值會高一些。倒是你這個盒子不錯,當初那個老太太就沒給你母親說這盒子是怎麼回事嗎?”
,“這個還真沒聽說過,如果有說法的話,我想我母親一定會跟我們說的。”藏友笑著回答,看來知道這盒子是個好玩意兒之後,心情是不錯。
,“你這個盒子很有來頭,應該是清中期盛世時候的東西,材質是yīn沉木的,而且還是一塊整木掏出來的。尤其是這木質,這盒子四邊是黑sè,底板和蓋板的中間部位又都是紅sè的,這是yīn沉木種的上等木料坡壘yīn沉木,價值不菲,好好收藏吧。”
藏友喜出望外,對著田乃男連連道謝,如果沒有田乃男的鑑定,這盒子還不知道是個什麼下場呢,興許毀壞了或者扔了也有可能。
田乃男也不用主持人招呼了,自覺地講起了yīn沉木的知識:,“yīn沉木又被人們叫做“烏木”不過這個烏木和東南亞的烏木可是大不相同,東南亞的烏木是一個木種,屬於現幹木材,而yīn沉木則是炭化木,叫它“烏木,只不過是因為它最早出現的時候是表面烏黑sè的。
其實yīn沉木本身就已經可以算是一種古物,是在幾千年甚至上萬年前,由洪水等自然災害或者是地殼變動的過程中,被埋入江河湖泊甚至是海底的珍貴木材,經過千萬年的缺氧、高壓以及細菌等微生物作用,內部的脂肪和糖等成份都被慢慢溶解掉,逐漸碳化而形成的。
yīn沉木的種類有很多,香樟樹、金絲楠木、杉樹、槐木、檀木等等的都有。不褪sè,不生蟲,不腐朽等特質,也讓yīn沉木成為了理想的傢俱和藝術品製作材料,深受古代皇家和帝王的喜愛。而這種特殊條件下生成的木料,也因為不可再生性,成為稀缺資源,自古就有“縱有金銀滿倉,不如烏木一方”的說法。”另一件藏品出現在下午的時候。
下午錄製的是這一次的最後一期節目,先要用這五期節目去試下水,看看觀眾有什麼反映。如果反映一致的好,那當然是最好不過: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再根據匯總來的訊息,對節目進行一些小改動。
兩天的節目錄下來,現場的觀眾對於幾位鑑定嘉賓也熟悉了,至少知道幾個嘉賓之間是什麼關係。有活潑膽大的觀眾,甚至會在休息的時候上前和嘉賓聊上幾句,請教一些專業知識。
第二天下午節目錄制之前有觀眾還專門從家裡把自己的藏品帶來,想讓幾位嘉賓幫著看看,給掌掌眼。陳老和石老是要午休的,張辰和田乃男就成了觀眾請教的物件面對人家如此的熱情,兩人也不好拒絕,只好是挨個兒的看過去,不過只是說說,開具鑑定證書是不可能的。
到節目開始錄製之前,兩人幫著看了三四十件玩也匕,嘴巴都快說幹了。趁著大家安排座次的時間,趕緊補充了一下水份省得節目開錄了才又難受。
倒數第三位藏友進來的對候,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