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血之紅河
感謝上帝!清朝軍隊終於來了,感謝上帝!阿門!
一群法國軍官和傳教士在胸前划著十字,相互傳遞著人生最大的喜悅!
他們幾個月曾經以這樣的興高彩烈歡慶把清軍趕出北寧,而現在這些人又以同樣的歡天喜地歡迎清朝軍隊的再次進入,彷彿幾個月前的這些野蠻人現在突然變成了天使,是文明世界最好的朋友!
這完全是形勢使然,自從尼格格里將軍領軍回師河內失敗,殘存在北寧一線的法軍就只剩下了一個加強營的規模,區區七百人而已,此外加上幾百名土著步兵和若干天主教民團。
在歷史上,同樣規模的法軍曾經死守宣光,對抗著整個黑旗軍和兩萬滇軍的圍攻,可是在這個時空,他們卻被兵力不大的黑旗軍打得連家門也不敢出,生怕有失,這些兵力完全無法保障整個北寧的安全。
事實上鑑於形勢的轉變,遠征軍司令部甚至還曾經想直接放棄北寧,把所有的兵力調回河內參加守衛戰鬥,最後卻發現這些兵力根本幹不了什麼。
現在好了,天使一般的大清朝軍隊終於來了,而且一來就是十幾個強大的步兵營,他們迫使黑旗軍停止戰鬥行動,轉入了防禦狀態。
“感謝上帝!清朝軍隊是我們最好的朋友,王將軍將受到我們最大程度的歡迎!”
對於王德榜,他們已經準備了比黑旗軍豐厚一百倍的禮物,別的不說,光肥豬就是一百五十頭,麵粉四百袋,肥牛十頭
“只要王將軍加快行動,我們可以向他提供十萬墨西哥銀圓的特別軍費!”
“王德榜前軍已經進入北寧?這個冒冒失失的傢伙!”
潘鼎新對於王德榜看得並不順眼,這個傢伙太自大了,以致於根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最不能容忍的是他甚至不把潘鼎新放在眼裡。
只是事成定局,潘鼎新只能把這當做一件好事:“王德榜前軍已入北寧,那麼我們也要上去了,元春,你怎麼看?”
接話的人叫蘇元春,是廣西出身的名將,也是中法戰爭清軍頂樑柱一般的人物,在歷史上,他發揮的作用可以與劉永福相提並論,屢次讓法軍受到很大打擊,遠遠超過了只參加了鎮南關掃尾戰鬥的馮子材。
即使是鎮南關戰役,日後上表奏功,蘇元春也是名列第一,只是後來晚節不保,被歷史研究者所忽視了,而現在他就是潘鼎新的命根子。
不過蘇元春的心底,也是看不起黑旗軍這些長毛餘黨:“雖然孟浪了些,卻也是一樁好事!”
他的父親辦團練,結果被太平軍所殺,蘇元春因此立志復仇,入了湘軍,隨席寶田從徵,但是他與湘軍的關係卻不象王德榜那般密不可分,只能算湘軍的旁枝,本身又不是湖南人,因此才能與潘鼎新一拍即合。
他心底既然對長毛餘黨看不起,便生了幾分輕視之心,而他自統的五營精兵更是以健旅自居,因此對於兵進北寧,並無太大沖突。
他唯一不平的是,王德榜既不與他聯絡,又不請潘鼎新,就立即出兵北寧,這根本是不把他放在眼裡,但現在事關重大,他也只能暫時從權計議。
“北寧富庶,昔日入越兩路防軍數萬人皆得此寄食,北寧一失,我軍則只能就糧內地,空耗糧餉,今天我軍已得十足軍餉,將士用命,又得北寧糧倉,如何不勝?”
他說的卻是實情,北越的糧倉除了沿海地區,大抵只有河內、山西和北寧三處,河內在法國人手裡,山西是黑旗軍的地盤,以往清軍所得只有北寧一地。
北寧不失,清軍可以就糧當地,最是方便不過,北寧失守之後,清軍一切糧餉供給,都要自內地運來,其中消耗不計其數,現在王德榜光復北寧,正是一樁美事。
何況對於潘鼎新來說,再入北寧就代表著這支軍隊的糧餉完全可以解決了。
事實上,潘鼎新也沒有想到軍餉竟是如此輕鬆解決了,他雖然上一任就憑藉自己的老關係弄到了七十萬兩的餉銀,又從李鴻章和張樹聲手上弄到了大批軍械,但大清朝打仗,從來就是依賴於軍餉二字,有餉則勝,無餉自敗,這是整個大清朝二百年不變的真理。
七十萬兩銀子看起來雖然不少,但是真正開銷起來,卻不夠幾個月,其餘的軍餉,潘鼎新只能依賴各省各處的協餉。
清朝的這個財政體制,是沒有什麼財政預算與決算的概念,戰事一開,除了從內帑調出幾萬兩救急之後,往往能用的手段就是指拔,指定某省某海關調幾萬兩銀子到某軍陣地,且不說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