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在申報成果的時候主動把領導的名字也綴了上去,這對他來講是惠而不費的舉手之勞,而對於領導來講,那可是把外行向內行轉化的主要手段呀。作為一個統帥一大群知識分子的外行,領導的內心也是虛弱的,而盧博文給他的正是能讓他徹底強大起來挺直腰板的鎧甲,那麼領導又怎麼會不認同盧博文呢?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盧博文無疑是已經把做人這個大題目解答的十分透徹了,由此,咱們可以聯想到寫書的那個奇人易中天,他曾經在一次跟一個他出名之前甚至比他學識跟職稱都厲害得多、可在他出名後那人依舊僅僅是一個大學教授的學者探討學問,那人就很不服氣的說不服氣他的成就,並且很是困惑他為什麼就能成功?易中天就說他比那個學者會做人。是啊,知識分子的清高孤介是一種氣節這是毫無疑問的,但你的學識如果不被人認同,不被人廣為宣揚,還不是如同深埋在沙子裡的珍珠,日子久了,還不跟魚眼一樣的價值了?
“迎合但不苟合,讚揚但不阿諛,退步但不喪失原則,永遠保持自己別人所不具備的本色。”
憑著上述的法則,盧博文就是用一個知識分子獨特的理解把這種人情練達跟清高孤介成功的結合在了一起,更加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