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部分

要不過分; 她肯定會同意。”黎芸芸翹起了嘴角,“要是我能有趙教授這樣的成就——不,哪怕是隻寫出一本《中國崛起》這樣的書,我肯定都驕傲死了!可是趙教授又是拿文學獎,又是拿出版署獎勵,又是跟著國家領匯出使國外,卻一點兒架子都沒有。我爺爺說了,讓我來京大歷史系,就是想要我好好跟著人家趙教授學學怎麼做學問怎麼做人。”

邱玉芝連連點頭,真的是,對於一般人來說,一輩子只要寫出一本《中國崛起》這樣的書,就已經足夠躺著吃到老死了。

現在整個中國的讀書人,沒有幾個沒讀過這本書的。哪怕是對這本書的觀點未必完全認同的一些學者,也都不得不承認,這本書中充滿了真知灼見,值得最高的評價。尤其是經過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檢驗,作者的很多觀點一一被證明無誤後,人們對於這本書更是越來越看重。

“立足於世界□□勢,尋求中國的發展道路,我以前從來沒有看過這樣兼顧高度、深度和時間跨度的歷史著作。而且更關鍵的是,那麼厚一本書,涉及到那麼多專業的知識,但是,趙教授就是能寫的那麼深入淺出,娓娓道來,讓人不知不覺沉入其中,靜下心來去去思考,這個水平就更高了。”邱玉芝很有感觸。

正是因為這本書的影響,她才開始對歷史有了濃厚的興趣。

“那是,你也不看看,趙教授不僅是一位歷史學者,還是一位著名作家啊。她最擅長的就是小處入手,折射社會和現實了。”黎芸芸笑了:“你不知道吧,在這本書出版以前,京大文學院的分數比歷史系高很多,可是從這本書問世之後,京大歷史系的分數已經逐年增長,都快要追平文學院了。”

邱玉芝睜大了眼睛:“啊,我發現了京大歷史系分數的變化,但是居然沒有想到是這個原因!”

兩個人一邊聊天一邊腳步匆匆地走進了教學樓。一樓走廊盡頭的階梯大教室,就是今天國際關係史上課的教室。

儘管猜到可能會有很多人來,但是兩個人推開門還是吃了一驚。距離下午上課還有一個多小時,她們自忖已經來的很早了,可是階梯教室裡卻已經坐了將近一半的人!

黎芸芸和邱玉芝互相看了看,輕手輕腳地走進了教室,找了兩個空位坐了下來。

隨著上課時間的臨近,越來越多的學生走近教室。距離上課還有二十多分鐘的時候,教室裡已經沒有一個空位了,但還是有學生絡繹不絕地進入教室。等到預備鈴響起的時候,教室後排都已經站滿了人。

趙麗芳拿著教案走進教室的時候,教室裡頓時掀起了一股小小的波瀾。

她穿著白色雪紡襯衫,領口的飄帶系成蝴蝶結的形狀,黑色長褲寬鬆垂落,頭髮攏在腦後,隨意地挽成了一個微微下墜的丸子模樣,一串淺色玉珠就在腦後髮髻旁輕輕晃動。這樣簡單隨意的打扮,在她身上,卻有著一種無法描述的美感。

黎芸芸也就算了,她去年剛剛見過趙麗芳,但是邱玉芝卻是第一次見到真人,她無意識地抓緊了黎芸芸的手臂,低聲叫了起來:“這是趙教授?怎麼可能!”不是說趙教授都已經四十出頭了嗎?怎麼,怎麼會看起來這麼年輕!這麼美!看起來連三十歲都沒有吧?

黎芸芸無聲地笑了起來,她就是故意沒有強調這一點,等著看同學的反應呢。去年她在爺爺家無意見到趙教授的時候,反應不比邱玉芝好多少,甚至比邱玉芝更震驚更不可置信。

“嘿嘿嘿,告訴你,趙教授家三個孩子都上大學了,比我們還大一點呢。”等邱玉芝平靜下來,黎芸芸又低聲刺激她。

邱玉芝果然哀嚎起來:“這完全不科學!”她把自己的手放在黎芸芸面前,“你看看我的面板,你再看看趙教授的面板!三個孩子!上大學!我不相信!”

趙麗芳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場景,她把自己帶來的課件放在幻燈機上,從懸掛在前方一角的幕布上投映出來。

她的畢業論文拿到了全國優秀畢業論文獎,後來在這篇畢業論文的基礎上,趙麗芳用了兩年的時間,寫出了《中國崛起》這本四百六十四頁的專著。趙麗芳從來沒想到,這才是她真正聲名鵲起、舉國皆知的開始。

哪怕是她的《海棠樹下的重逢》拿了第一屆茅盾文學獎,哪怕是著名製片廠豪華班底拍出來的同名電影暢銷全國,都沒有這本《中國崛起》帶來的知名度這麼高。

在她還在京大讀研究生的時候,經常會擔任導師的助教,給本科生上基礎課程,那時候就已經有很多人給她寫信探討問題,甚至專門趕到京大教室裡聽她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