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弄了難民營施粥就不同了,他們有吃的,有希望,肯定就不會願意跟官兵發生衝突,等秋收完畢,明城再來處理難民就容易許多。
第四十三章谷城
歇了兩日之後; 青山村人漸漸都緩過氣來,不像一開始那般只有施粥的時候才起身離開屋子,他們紛紛出門打探訊息,不願意只留在難民營裡頭。
秦小山和王氏心情還有些低落,但好歹也打起精神來; 畢竟身邊還有一個五歲出頭的兒子呢; 現在秦春雲就是他們的命根子; 生怕再出什麼事兒。
沒過兩天,出去打探訊息的人卻又紛紛回來了; 一個個垂頭喪氣的,一看就知道不太順利; 秦老村長嘆著氣一問; 果然他們便抱怨起來。
秦峰無奈中帶著幾分焦躁:“爹; 明城那邊管的太嚴了; 明明當地的老百姓也想要便宜的短工,但官兵時不時走著; 他們有賊心也沒那個賊膽。”
孫明也說道:“可不是嗎,原本想著就算不能進城,在城外頭也能找點活兒幹; 誰知道官家把的這麼嚴; 咱們想要掙一口吃的也不容易。”
原本他們覺得; 這會兒真是農忙的時候; 誰家不需要一個短工呢; 不說銀錢; 至少也能賺到一把糧食不是,只可惜知府大人偏偏不允許。
這樣子的一刀切自然是不利於難民們的,但對於官府來說管理起來確實是容易了許多,秦春沛大約能理解那位知府大人的想法,與其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分辨好壞,還不如這樣子一刀切的處理來的方便。
秦大山也微微嘆了口氣,說道:“每日就兩頓施粥,那粥清湯寡水的,也就是讓人餓不死罷了,一直這麼吃肯定是不行的。”
秦小山轉頭壓低聲音問道:“咱們的糧食還有多少?”
老鄭氏是管著糧食的人,就說道:“不多了,扣著吃也就只夠吃兩三日。”
這話一聽,眾人都有些皺眉了,孫明家的扯了扯孫明的衣角,心中是有些怨言的,總覺得都是為了秦家那邊,他們的糧食才這麼少。
孫明瞪了一眼媳婦,轉而說道:“咱們要在這兒繼續待著嗎,只難民營落腳雖然不錯,但我心裡頭總是沒底,生怕哪一天就被趕走了。”
秦老村長咳嗽了一聲,將之前秦春沛打探到的訊息告訴了他們,最後才說道:“這位顧大人雖然不錯,但眼看著是不大歡迎我們難民的。”
秦峰倒是問道:“既然顧大人是一位好官,總不至於不管我們吧?只要能進城,咱們身上還有一些銀錢,或買或租,總能找地方安置下來的。”
秦老村長卻不這麼樂觀,反問道:“若是他一直不讓難民進城,等秋收之後或者遣返原籍,或者歸為勞力呢?”
秦老村長口中的做工,是大周朝用來賑災常有的法子,其實就是讓難民去修路,修圍牆等,換來一頓兩頓的糧食,至少不至於餓死,等災禍過去了再遣返原籍。
雖說勞力做工也是一條活路,但被官府壓著做工換吃食跟自己找活兒還是十分不同的,尤其是他們老的老小的小,也不適合走這條路。
在青山村人的心中,這自然是沒有法子時候最後的法子,若是可以的話,他們自然更想要進城,然後拿出積蓄來置辦一些田地,這樣才能再一個地方紮根下來。
要知道以工代賑雖然聽著好,但那些工通常不輕鬆,難民的身體原本就虛弱,在裡頭熬不下去的人比比皆是,不然每年的徭役為什麼那多人有怨言呢!
秦峰也想到了這個,他看了眼自家的兒子,成家立業年紀雖然不小了,但在他眼中還是半大小子,這都還沒有娶妻生子呢,要是做工累壞了身體的話,以後怕是有傷壽元。
其他人也都有這個考慮,他們這些成年人且不論,小輩裡頭年紀最大的孫大海也就十六,成家立業一個十四一個十三,剩下的更是連十歲都沒到。
最後,還是孫明開口問道:“村長,您有啥法子就說吧,反正我是肯定捨不得孩子也去做工的,不到萬不得已,我實在是不想選這條路。”
他還有一個擔憂沒有說,那就是秋收過後天氣就要冷了,北方原本就比南方冷的早冷的多,到時候這種窩棚能頂多少事兒?
孫明能想到的事情,其餘人也都能想到,他們紛紛對視一眼,心中都是說不出的擔憂。
雖然已經到了明城,進了難民營,但難民營並不是可以高枕無憂的地方,一日不能徹底的安頓下來,他們心裡頭便有些落不到地。
秦老村長又咳嗽了一聲,他一路上身體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