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級的武功,就算不是最容易得到,至少也是比較容易得到得多。如果說越厲害的武功越難得到,那它就顯得很名不符實了。
秦朝由此展開聯想,解決了心中一個長久以來的疑惑——難怪少林能領袖武林千年不倒,勝過歷朝歷代的武林世家,對江湖的控制絕不弱於各國皇家。
其一、這種暗中廣為流傳,無形之中都施恩不小,不知得到多少人的好感,特別是那些重視情義的人。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雖然總少不了不知感恩甚至恩將仇報的人,但那些人恐怕也並非完全不知恩感恩。不是東風壓倒西風,便是西風壓倒東風。主要是取捨不同,而非真的毫不領情。
其二、有這種途徑得到‘少林七十二絕技’,像蕭遠山和慕容博那種絕頂大高手就不必再冒險與少林拼個你死我活,從而演變成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局面。
偷學者洋洋自得,不知道中計越來越深,連少林弟子都一樣被層層表象所欺騙。不只是普通少林弟子,就說這一代那些玄字輩的高僧,便少不了也受騙,甚至包括掌門玄慈在內。
其三、‘少林七十二絕技’中隱藏對佛法的依賴,名為度化,說什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事實就一個大陷井。‘少林七十二絕技’修煉越多越強,對佛法的依賴越來越大。
雖然這並非絕對,例如張三丰就利用道法成功擺脫對佛法的依賴,但那畢竟只屬於少數極為特殊的情況。大部分時候都能為少林增加絕頂高手,一次性連本帶找回來。
其四、表面上逐出少林,貌似是很重的懲罰。事實上鼓勵少林弟子脫出少林,自立門戶,開宗立派。如果能像書裡面虛竹那樣成為超級門派的掌門人,自然是加倍地皆大歡喜。
而非頑固不化地極力阻止,由內鬥轉為外鬥。由結仇轉為施恩。不像別的門派動不動就喊打喊殺,對判斷更加痛恨。只逐出少林都算是仁義,兵不血刃,利益少了嗎?
其五、明明是少林武功出天下,卻慢慢演變成天下武功出少林。由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漸漸演變成只要有武功的地方就有少林。少林的存亡,與江湖的存亡融為一體,怎麼滅?
最多是打壓,打壓少林便成了打壓整個江湖白道。不捧著少林便成了重文輕武。正邪不兩立,黑道勢力自然也難免被官府打壓,官府越重視武林人士越不敢不打壓。
其六、其七、其八、其九、其十懶得再想,懶得說。
不說不是想不出。想不出不代表沒有。
只不過不想還可以裝作不知道,想了難免會抹黑對少林的看法。事實上少林雖不像原來想象中那麼美好,但也沒必要一味地醜化。
求全責備。
當初學了逍遙派武功,便等於是逍遙派弟子。欠下逍遙派的恩情,有機會不可不報;
現在學了少林派武功,至少等於是半個少林弟子。也欠了少林的恩情,有機會不可不報,沒機會都要創造機會。
秦朝雖然自信也能像張三丰那樣擺脫少林,但不必非放進那陷井不可。既不一味排斥佛法,又不想受限於佛法。如果能用其它門派的絕學代替,寧願先放棄相應的少林絕技。
如果沒書中鳩摩智、慕容復和蕭遠山在‘少林七十二絕技’上由大佔便宜到吃大虧的前車之鑑,秦朝自認能想出這些都不會這麼快,這麼急,這麼投入,這麼深入。
現在這兩個秦夕落也自以為能大佔便宜,可秦朝並沒想過害他或害她。左右都不是滋味,對書中喬峰的遭遇不由又理解了幾分。
晚上在‘還施水閣’又遇上阿碧妹妹,但她高興的似乎不在這些武功秘笈,在意的主要是慕容家對她的態度。看來她對慕容複果然是情根深種,不可自拔,如書中一般忠心不減。
即使慕容復那麼對她,險些要了她的命。
秦朝只隨便看了幾本武功秘笈,便又開始修煉密宗的‘大手印’。直到大手印大成,雙掌都恢復如初。但運功時還是會像長胖,瘦不了。收功後立即又變回正常,不再比手腫了還肥胖。
在外面找了塊石頭,手掌運功往上面一按,石頭上立即多了個深深地大手掌印。這一掌若不是按在石頭上,而是按在人體上,或是正好擊中心臟,那
秦朝沒再往下想,也沒敢用實驗證明。但這已經足夠證明,理論上它雖然不如少林‘金剛不壞體神功’剛硬,但與‘金剛不壞體神功’配合,攻擊力只強不弱。總之沒白練。
這威力是很恐怖,但仍沒法跟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大金剛掌’、‘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