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你‐‐&rdo;林墨之霎時間有些無語。&ldo;這眼看著接近年關了,哪裡不用錢?商會籌集了二十萬兩銀子上繳內府……別的且不說,單隻今年京中百官們的年終俸祿總算是有了著落了。好歹能過個比較豐厚的好年。老百姓還說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呢!咱們這也算是香火情分,我就不信他們這頭肥吃肥喝的過了一年,轉過頭來就罵我不成?&rdo;薛蟠等著一雙杏眼哼著說道。想到這裡,薛蟠也不免為徒臻拘了一把同情淚。他算是看出來了,所謂上皇的英明仁厚,大體就是個賠本兒賺吆喝的事情。上上下下的文武官員們自然是感恩戴德無以復加,可落實到了國庫裡頭簡直比臉還乾淨。聽徒臻說他剛即位那年國庫裡頭總共才不到六百萬兩銀子。他為了博取上皇的歡心,光修葺乾坤宮就花了將近四百萬兩……正浮想聯翩呢,就聽林墨之又墨跡道:&ldo;可這科舉一事……&rdo;薛蟠忍無可忍的翻了一個白眼,只覺得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林墨之竟然變得比薛夫人還絮叨了。&ldo;這又是哪個年景的事情了。都說了要先付出才有回報。我們薛家評功封侯這一評就評了幾輩子。等到了他們那會子,什麼光景還不知道呢,哪裡用得著我來操心?&rdo;總之薛蟠就一個一推二六五的宗旨。我給你畫餅,我給你胡蘿蔔,你要問什麼時候能兌現……對不起,我也不知道,等著吧!&ldo;你這樣做,興許他們湊個幾年沒意思了,自己撤走不幹了呢!&rdo;林墨之還是覺得有些不妥。雖然他心中早有一份章程,但為了長遠著想,也是為了給某人一個小小的教訓,還是故作不知的為難薛蟠。且不知薛蟠聽了,卻不由得冷笑連連。&ldo;你以為凡事這麼好脫身呢?且不說那群胡吃海塞的官老爺們習慣了每年憑空多出來的利潤會不會善罷甘休。單隻這商會一項,成立之初那可是在聖上眼前報備過的,每年上繳的紅利那也是直接過手內務府的,誰又有那個膽子說抽身就抽身呢?&rdo;&ldo;雖說事實如此,但恐怕將來會有與民爭利之嫌。&rdo;林墨之不溫不火的說道。&ldo;與民爭利?&rdo;薛蟠嗤之以鼻。&ldo;這個世道雖然強權臨世,但大抵也算是公平的。你在商會當中得了那麼多的好處,又有官府保你平安順遂,哪有你平白享受不付出的道理?你既然願意脫身而去,那誰也不會勉強你。只是機會只有一次,你如今放棄了,將來若有什麼好處下來,你也休想沾得一星半點兒就是。&rdo;那三成紅利雖然是上繳內庫,但是薛蟠又和聖上商議過,少不得要返回半成當做整個商會的活動經費。畢竟打探訊息,互通有無,組織事項大大小小都需要銀錢打點。而在商會當中習慣了事來伸手,煩來動口的傢伙們驟然離了這種方便的環境,真的能夠習慣嗎?再者,商人科舉的事情就是吊在騾子面前的一顆胡蘿蔔。雖然大家沒有明說,但有薛家這麼個明晃晃的例子擺在眼前,哪裡還用得著再鼓吹什麼?說白了,當一件事情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那就不是簡單的一兩句話能掰扯清楚的了。&ldo;老話說得好,錢是王八蛋。可若是沒了銀錢,也著實不好辦事兒啊!&rdo;薛蟠嗤笑一聲,滿不在乎的說道:&ldo;現如今有上趕著的肥羊到你面前任你宰殺,只要求你付出一個小小的承諾。這樣的事情是你幹不幹?&rdo;&ldo;可到底……&rdo;林墨之搖了搖頭,有些說不好。&ldo;我知道你的心裡是怎麼想的。無怪乎商人闊綽,若是地位再高了難保他們弄出些么蛾子來。可有一句話你竟忘了怎地?&rdo;薛蟠目光灼灼的盯著林墨之,只覺得這麼幾年古書讀下來,真有些把人讀傻了似的。&ldo;什麼?&rdo;林墨之下意識問道。&ldo;槍桿子裡頭出政權。&rdo;薛蟠冷笑一聲,開口說道:&ldo;換句話說就是拳頭大才是硬道理。有錢了自然就有好裝備,就有精兵良將。而對於商人來說,即便是參加科舉又能怎麼樣?老話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又有書生造反,三年不成的道理。自古帝王多猜忌,什麼時候又猜忌到了文官的身上?&rdo;林墨之眼裡見著薛蟠神采奕奕的模樣,欣慰的點了點頭。這些話自然是那位想透過他的嘴問出來的,而現如今薛蟠沒有自己的提點竟也說的這麼好。只能說……重活一世,薛蟠也無意識的成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