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頁

&ldo;大爺仁慈,小人不及。&rdo;吳嶽立刻躬身奉承。頓了頓,還是不甘心的說道:&ldo;可是這莊子上的事兒……若光是咱們自家的營生也就不怕了,可畢竟這莊子上還有……&rdo;說到最後,吳嶽自動消聲。只是神色隱晦的指了指天上。也難怪他急切。要知道做了這&ldo;天上人間&rdo;的管事,不光是面子上光鮮。大爺可是親口應承過的,從莊子每月的純利潤當中抽出一分做為自己的&ldo;操心費&rdo;。以&ldo;天上人間&rdo;日進斗金的程度,被流民這麼一耽擱的功夫,天知道他要損失多少錢。&ldo;你怕個什麼?&rdo;薛蟠不以為意的挑了挑眉,抱著肩膀說道:&ldo;你也說了這莊子有聖上六成的股份。甚至咱們&lso;天上人間&rso;的牌匾還是聖上提的呢!&rdo;薛蟠冷笑一聲,開口道:&ldo;去和金陵知府說,讓他妥善處理好城外流民的事情。切不可耽誤了城內的正常活動。如若不然……他明年戶部考核,是個什麼成績可不好說了。&rdo;&ldo;大爺睿智。&rdo;吳嶽大喜,立刻躬身告退,口中說道:&ldo;小的這就去衙門見知府大人,務必讓他在這兩天將事情辦妥當了。&rdo;說罷,匆匆的走了開去。薛蟠看著吳嶽火燒火燎的身影,不可置否的聳了聳肩膀。而京城這邊,對於此次山東大旱也是頭疼不已,爭吵不休。按照舊例,朝廷這頭本該是開倉救濟的,只可惜接連幾年年景都不好,上皇又是個仁德愛民的主兒,間或免了這府那州的賦稅,導致如今國庫空虛,實在無錢可放。無可奈何之下,當今竟開了自己的內庫,拿出白銀三百萬兩救濟黎民,一番舉動之下,朝野上下一片的歌功頌德,聖上仁君之名廣傳南北,無數文人競相賦詩傳唱,老百姓家中也供了不知道多少塊長生牌坊。這些原本是和薛家無關的。可是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年將近中秋的時候聖上突然傳了旨意,降不世出之隆恩,竟然封了薛之章&ldo;忠信侯&rdo;的恩典,並親自提筆賜了一塊&ldo;仁義之商&rdo;的牌匾給薛家。眾人這才知道,原來,這幾年中薛之章一直堅持將收益之六成上繳給宮中做權宜之用。又聯想到薛之章當年總角之年給上皇做了伴讀,當年也是清除佞臣的有功之臣,功成顯耀之際卻默不作聲的南下當了商人……如今想來,恐怕也是上皇早有的交代。怪不得以一介賤商的身份能沐此隆恩,同官宦侯爵之家並稱。如今又有了從龍之功,錦上添花,甚至澤被子嗣……雖然只是個虛名侯爵,但是一介商賈之家做到如此地步,也不容易了。無怪乎古今多少世家權臣,做夢都想著從龍之功。果然是一步登天的榮耀。眾人心下琢磨著,也不由得歎服不已。人家這才是名副其實的皇商呢!替皇行商者,可不就是真正的皇商嗎?一時間,薛家上下倍感榮光,就連行走在外的管事夥計們都覺得腰桿子比往日挺直了不少。而薛家大宅,此時亦是一片人聲鼎沸。薛夫人張羅著闔府上上下下打掃了老宅,擺了香案,啟中門跪接聖旨。不過片刻,京城過來的欽差乘馬而至,前後左右自有許多內監跟從。訊息傳開,金陵府上的知府老爺一併所有官員也都按照品級穿好了朝服擁簇在門外。迎來欽差之後,俱都按品級大小一一跪了聆聽聖諭。那欽差至簷下馬,走至廳上,南面而立,展開金黃綢緞的聖旨之乎者也念了一通。薛蟠只聽見最後薛之章朗聲頌道:&ldo;臣叩謝皇恩。&rdo;也就隨波逐流的連連叩頭。宣旨過後,那欽差滿面笑容的走上前來和薛之章說話。金陵府一眾老爺也都湊了上來直道恭喜。知府大人甚至拍著胸脯將安排流民一事總攬了下來,&ldo;定不叫忠信侯為難&rdo;。而薛之章則低調的表示一定要以民生為重,不可辜負了聖上的厚愛。甚至主動出資五萬兩,資助官府安排流民。一番舉動之下,在場和薛家自覺有交情或者只是巴望著能有交情的商賈之家紛紛出資捐助,彈指間竟然替官府籌了二十萬兩白銀並物資無數,倒叫被流民一事攪得頭疼不已的知府大人喜出望外。他自然知道這流民一事處理好了可就是無可爭議的政績,又趕上明面戶部大考之年。若是真的有幸能再進一步……當下對主動遞了梯子的薛之章愈發親近友愛了。薛之章甚而重之的將聖旨和牌匾俱都供上之後,又按照禮儀換了相應爵位品級的衣冠,當中又有薛夫人也回內宅換了同等的品服大妝。轉過身來又張羅著酒席招待,鬧鬧哄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