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逼過後,朱允炆有些畏縮了。
實在是在他的設想中,壓根就沒有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就好像他那日想要嘴遁朱七牛、卻被朱七牛給無情拒絕一樣。
說白了,不適應,所以慌場了。
齊泰、方孝孺、黃子澄隨即也各有反應。
方孝孺是氣的頭都大了,張嘴想要反駁,卻發現氣的有些說不出話來。
幾十年自負剛正不阿、兩袖清風、士林楷模的他,何曾受過這樣的侮辱啊!
尤渾、費仲,那可是商紂王身邊的弄臣啊!
齊泰倒是沒那麼氣。畢竟是為官多年,各種事情見的比較多。
但齊泰心裡也不好過。
這幾個官兒他是有所耳聞的,知道他們早年間連太祖高皇帝和太宗文皇帝都頂撞過,還曾在高宗武皇帝御駕親征後在公眾場合堂而皇之的非議過斌王朱秉文,說他沒有盡到臣子的本分,沒有及時勸誡君王,都是些‘亡命之徒’。
正因如此,本就有些反思的齊泰更加不禁反思起來。
削藩真的對嗎?
我的能力難道真的只能到知府這一層?
比起齊泰和方孝孺,黃子澄的心裡則格外敏感,尤其是別人提到斌王以及斌王之前打壓他們三個的事情時,他總是急的跳腳,迫切想要證明自己並不是真的無能,而是斌王有眼無珠。
面對幾個官員的言語攻擊,黃子澄顧不上許多,跳出來就開始反駁。
見他這個皇帝的寵臣都動了,那些見風使舵的官員連忙也加入了反駁陣營,瘋狂賣好。
在歷朝歷代,這樣見風使舵的官員永遠是不少的,尤其是在君主本身偏向於好大喜功和聽漂亮話的時候。
那幾個正直官員倒是義正言辭、慷慨激昂,無奈眾口鑠金。
面對那麼多人的反駁,他們很快就累了,嗓子都要冒煙了。
再一看皇帝,還坐在那兒不發一言,他們就更是憋屈和無語。
最後的最後,這場辯論大會以他們嗓子啞到沒法說話而結束。
朱允炆兀自有些彷徨,本能的想要結束這場辯論,再加上他本心裡還是偏向於削藩,乾脆裝作聖主賢明、從善如流的樣子、準了佔了上風的黃子澄等人的削藩議案。
眼見事情不成,那幾個正直的臣子或以袖遮面,或無聲落淚,或嘶啞著嗓子無聲咆哮,悍不畏死的目光刺痛了朱允炆的眼睛,更刺痛了他的心。
早朝結束後,這幾個官員也是夠剛,回去後就寫了辭呈。
命人把辭呈往通政使司一交,他們也不管其他了,直接讓家人收拾東西,準備離京。
吩咐完,他們邀著一起提著黃表、紙錢來到了鐘山,嗑完了太祖嗑太宗,磕完了太宗磕高宗,然後一齊跪在了高宗的昭陵前,各種無聲哭泣指控,傷心之象,難以言表。
昭陵即高宗武皇帝朱雄英的陵墓的陵號。
皇帝的陵號和諡號、廟號不同,一般由皇帝生前自己指定,除非皇帝死的突然,沒有安排好陵號,才會由後繼之君和臣子們商議決定。
一般而言,陵號跟廟號、諡號都會往前面的英明的皇帝那裡靠,比如太宗文皇帝朱標的陵墓叫做長陵,而漢高祖劉邦和呂后的合葬墓也叫做長陵。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和孝慈高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孝陵也是一樣。
而朱雄英的昭陵之所以得名,則是因為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是這個名字。
朱雄英喜歡這位前輩,故而以此名號向其致敬,同時表明自己文成武德、志在四海的志向。
官員們在昭陵前這一哭啊……。
真可謂是‘積憤有時歌易水,孤忠無路哭昭陵’。
……
斌王府。
翻開蔣瓛讓人送進來的關於幾位官員遞上辭呈、又在昭陵哭了一夜的奏報,朱七牛不禁有些淚目。
“雄英啊雄英,看看你的臣子吧,他們好想你!”
“我……也是!”
嘆了口氣,朱七牛將洪武十五年時在牢房裡默寫的前半部分明實錄找了出來,就在院中連同這紙條一起給點了。
“雄英雄英,若你在天有靈,好好看看這些吧。……魂兮歸來~。”
“魂兮歸來!”
不久之後,藉由斌王府中負責買菜的暗衛的手,朱七牛的指示被傳達到了蔣瓛那裡。
蔣瓛會意,當即動用了暗衛中部分在朝為官的人,讓他們上書力勸皇帝不要跟那幾個官